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学习贯彻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精神> 典型样板

森林覆盖率从0.3%到34.8%——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从风沙源地变成塞上绿洲

2023-09-0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山山和尚头,处处鸡爪沟,土地尽沙丘,风吼百姓愁”。这是昔日生态恶劣的云州区。

“山上松涛阵阵,河边岸柳成行,火山绿树掩映,湿地百鸟争鸣”。这是今天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云州区,荒凉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

云州区地处山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在221万亩的国土面积中,沙化面积超过一半。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仅有残林7000亩,森林覆盖率仅为0.3%。沙化面积大,土层薄,自然条件恶劣。

2000年,云州区被列入京津风沙源首批治理项目区,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建设综合示范区。

云州区抓住防沙治沙的政策机遇,坚持整体规划、科学设计、科技先行、标本兼治,防沙治沙不断提速,生态云州日益美丽。到2022年,全区林业用地面积达10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8%。恢复湿地面积6万亩,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77万亩,林草总面积达到121.3万亩,林草覆盖度达到51.7%。

加强项目建设,严格工程管理。云州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围绕水系林带化、山地森林化、通道林荫化、乡村园林化,依托国家项目,大力实施环京津生态屏障区建设、通道及两侧荒山绿化。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设计关、招投标关、苗木质量关、施工工序关和检查验收关,确保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近10年,全区完成治沙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中幼林抚育15万亩。通过坚持不懈治理,从北部的采凉山区到东部的火山群,再到南部山区,云州形成了一个“U”字形百万亩林海,不仅为京津冀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也成为游客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打卡地。

注重科技攻关,促进良性发展。目前,全区林业技术人员达到35人,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效支撑。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反复试验示范,探索出一整套治沙适用技术。针对不同立地条件,探索出杨树退化林分修复示范、沟底速生丰产林示范、灌草间作示范、仁肉两用杏经济林示范等10种治沙示范模式,其中生态林建设模式5种、经济林建设模式5种。全区仁用杏、鲜食杏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近3万亩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杏果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干鲜果品收入超过1.5亿元,果树经营、果品加工和销售的家庭经营户超过3000户。通过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和治沙劳务用工,全区14236户322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于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云州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资源管护,巩固治沙成果。制定出台了《全面加强三级联防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奖惩机制的意见》,实施区级林长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护林员包卡口、临时护林员包坟头五级责任制,全面构建区、乡、村三级联防体系。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3年投入资金6100多万元,在火山群、遇驾山、落鹰山3个树木高大的林区,开通防火隔离带64.4公里,建设应急水源井4眼、储水窖7处、瞭望塔6座。建成“5G+数联网智慧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80个,构筑起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组建了一支55人的森林防火消防队,聘用396名护林员分片区网格化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与此同时,林业局协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从重从严查处毁林案件。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云州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致富共赢。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招商投资发展环境。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最近5年引进资金4.35亿元,引进涉林企业13家,流转承包林地6.2万亩,种植枸杞、葡萄、中药材、花卉等。山西山河本草药业有限公司林下种植中药材1.5万亩。火山峪康养小镇、于家寨精品民宿、世家康养小镇等一批康养项目落地开工。在忘忧大道、火山群、桑干河沿线,选择12个特色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形成100公里的乡村旅游经典路线。2022年,依托火山群、桑干湖和3000亩林下牡丹,推出10家露营营地,累计接待游客7.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多万元。治沙产业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云州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林业贡献。(景慎好)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