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要闻聚焦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2023-07-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本质要求,彰显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精神文明和精神力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就会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和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能否发展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关乎民族复兴大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进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体现、基本向度,是标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精神素质大幅提升。精神富有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我们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指向,将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统一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摒弃了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是既见物又见人的现代化。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既体现人民精神富足的内涵和要求,也揭示实现人民精神富足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了科学指南。在人民精神世界中,思想理论具有精神奠基和方向统领的导航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也注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不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而且是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科学指南。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了更高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同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们党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文化建设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才有了更高起点。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了充沛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社会主义社会更相适应,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得以更好构筑。焕发新的生命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充沛养分。

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是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具有鲜明时代指向的实践课题。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固本培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相融相通,并以其特有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凝魂聚气。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提升品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现实的物质载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必须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档次与质量。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质量、审美趣味和精神境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注意文化赋能,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品质,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林学启)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