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要闻聚焦

持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3-07-26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今年是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开辟了浙江农村美丽蝶变、奔赴共富的康庄大道。

“千万工程”引领杭州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杭州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2002年12月在杭州萧山区梅林村调研时强调,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2003年把杭州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先后4次调研,指导村里建沼气池、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捎来口信,寄来亲笔签名的党的十九大首日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杭州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实践,推动乡村振兴向着共美共富步步深入。

美丽乡村画卷全面铺开。从整治村、小康示范村到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杭派民居、历史文化村落、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杭州持续迭代升级农村环境整治标准,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并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创建行政村全覆盖,初步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格局。

“两山”转化通道加速打开。杭州深化乡村经营理念,推动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培育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运动康养、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业态,打造禹上田园、富春山居、天目山宝、千岛农品、萧山本味等一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休闲农业接待6248万人次,经营总收入65亿元,农村电商销售额188亿元,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183元。下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2755元跃升为2022年的48818元,实现了从偏僻落后向全面小康、再到带动周边共同富裕的转变。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杭州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村全覆盖,聚焦“一老一小”问题打造集居家养老服务、老年食堂、医疗健康、幼儿托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服务矩阵,基本实现乡村公共服务普惠可及,农村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千万工程”提供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杭州实施“千万工程”的20年实践,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科学决策的实践伟力。“千万工程”蕴含着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考量,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规律、科学决策。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仔细考察,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两点论、重点论、优势论,紧紧抓住生态这个农村最大优势,紧盯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从环境整治、生态振兴起步,向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延伸拓展,探索整体解决方案。这一决策在调查研究中形成,又在调查研究中深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召开现场会部署推进,并把基层联系点下姜村作为“实验田”,亲自指导、亲自推动,实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统一、实践探索与理论升华的有机衔接。

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民呼我为、共建共享。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推动党委、政府各部门职能工作向农村延伸的同时,积极探索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自治体系。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杭州余杭区小古城村调研时,强调“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在杭州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深入发展,促进了民主与民生的良性互动,也让“千万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了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守正创新、统筹兼顾。科学思想方法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在“千万工程”的提出与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运用战略思维,把“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载体,注重从整体上加强规划与建设;运用历史思维,贯通乡村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保护历史村落、建筑,挖掘传统民俗,留住乡愁记忆;运用辩证思维,统筹保护与发展、整体与局部、历史与现实等关系,因村制宜定方案、抓落实;运用系统思维,在乡村建设中坚持全局意识、长远意识、统筹协调;运用创新思维,把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贯穿始终,积极推进乡村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发展乡村法治,发挥乡规民约作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运用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注重守住生态红线、安全底线、廉洁高压线。

推动“千万工程”杭州实践再深化再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千万工程”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杭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推动“千万工程”实践再深化再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突出环境优美,推动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要迭代升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名村名带培育计划,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以“山脉、水脉、文脉、业脉”为轴线打造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以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创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乡村方案,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努力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城市与乡村融合共生的新路子。

突出风貌宜人,推动打造特色村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要以“花园+景区”为设计理念,以“留住乡愁”为标尺,加强村庄肌理的保护和更新,建立城乡一体风貌管控机制,系统开展村庄空间梳理、功能植入、农房改造、降围透绿、庭院美化、管线序化和村道提升,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覆盖,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村居村落。

突出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要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着力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做新做大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坚持科技强农、装备强农,加快布局设施农业、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打造未来农场。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快递进村、农村电商提能,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深耕“农业+”,以建设“三江两岸”世界级黄金旅游线为牵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民宿、康养、直播、文创等新业态,重点培育一批电商示范村、民宿集聚村和小微农产品加工园区。创新乡村经营理念和模式,建设“农创客”基地,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突出精神文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把农村公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让农村居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高水平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全面提升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巩固城市品质、治理、文明“三大提升行动”成果,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倡导农村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突出社会和谐,推动加强基层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基层治理是基础和关键。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要把治理有效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数字赋能,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推进“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推广小古城村经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让村民“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发挥数字赋能在乡村治理中的乘数效应,推动“杭州城市大脑”2.0版向农村拓展,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以管用实用好用为要求精心打造“线上连心桥”“智慧村务”等特色应用,让村民不出门就能办成事。

突出生活富裕,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要把促进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作为根本要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积极鼓励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迈向幸福美好生活。着眼提升市域东西部发展均衡度,持续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机制,扎实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广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共富联合体等模式,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多模式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多形式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投入力度,构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基层服务矩阵,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作者:刘捷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