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湿地保护> 媒体报道

杭州余杭以林长制推动湿地修复

2023-10-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今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北湖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完工,比计划竣工时间提前近半年,为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添上亮丽一笔。

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余杭区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实施辖区内三大湿地保护修复列入全区林长制三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高位推动湿地生态治理。

北湖湿地古称天荒荡,是苕溪流域重要的滞洪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其内塘漾棋布,由河、湖、塘、滩、林、荡、田的多重生境组成,草荡以芦苇丛生、野鸟纷飞而闻名。

然而,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变,北湖湿地作为自然草本沼泽地,近年来因为洪水积淤、外来植物入侵、土壤旱化等问题,逐渐出现水域面积萎缩、水生生境退化现象。2021年起,余杭区总林长多次调研,下发交办单,要求林业部门牵头,加快实施北湖湿地修复,实施北湖综合工程。

“水域面积萎缩、水生动植物减少会造成鸟类栖息地范围缩小,鸟类种群减少,水域旱化后也会导致水系不流通,造成死水、枯水现象。经过生态专家和技术人员前期分析研判,一致认为这种情况需要因地制宜去修复、干预和保护。”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地总站站长钟伟良介绍。

2022年,余杭区将北湖草荡综合保护工程列入余杭区建设城市新中心“碧水安澜”工程,于当年10月开工,项目被列入林长督办问题,全过程推进解决问题。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北湖湿地生境修复提升、水体生态治理、水系治理、杭长高速两侧绿化提升等。其中,生境修复提升面积70.5万平方米,水系治理33万立方米,杭长高速两侧绿化提升面积3.35万平方米。

“我们根据北湖生态、鸟类资源优势,以生态保育为核心、周边适当发展休闲观光为目标,立志将北湖打造成为智慧型鸟类教育示范区、专业型观鸟场所。”钟伟良说。

湿地修复项目实施以来,北湖湿地增添了34种鸟类新记录,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3种、浙江省鸟类新记录1种。今年3月,北湖草荡获评浙江省第一批观鸟胜地;6月,入选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如今走在北湖堤坝上,只觉水阔云淡。徜徉其中,湿地湖泊布局错落有致,湖面芦苇丛中分布着在此筑巢的白鹭,周边是观鸟、研学精品路线,道路两旁竖立着各种鸟类科普牌。

不难看出,北湖湿地的格局规划也大有文章。

在修复工程初期,余杭区借鉴自然保护区理论中常用的圈层式保护模式,构建“核心保育区-生态缓冲区-合理利用区”的规划格局和保护利用模式,达到对外界不良生态干扰的屏蔽,以及对场地内部原生湿地的保护和过渡,提出“一心、两馆、三线、九园”的规划结构。

“主要是通过建设一个湿地绿心、两个湿地科普教育馆、三条鸟类研学路线、九大各具特色的生态园区,为各类鸟类种群和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态栖息地。通过合理利用区内的村庄适度开发向生态缓冲区、核心保育区内不断的逐层分级严管措施,打造人鸟共存又不互相干扰的空间布局。”钟伟良介绍。

通过整体格局规划与生境修复提升工程,北湖湿地中国家级保护鸟类种数之多、珍稀性之高,达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水平。修复后的北湖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可以为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同时,湿地还能带动场地周边区域开展游客观鸟、乡村休闲、农事体验等,打造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建设典范,有效促进村庄发展。(张科 饶雨蒙 田野)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