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业区到处都是矸石山、石墨尾矿和电厂粉煤灰等工矿废弃地,在这样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既长叶子、又长票子”,会不会是奢望?
国有林业企业——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海”)扎根于百年煤城、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黑龙江省鸡西市,多年来担负着矿区林业支持煤炭生产、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等主体责任,而近5年不但圆满完成了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重任,还累计实现利润1731万元,资产总值由2.35亿元提高到4.12亿元,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了45万立方米,高质量完成龙煤集团组织化分流4047人转移安置、就业任务……
绿海是一个老企业,创建于1953年,至今已整整70年;绿海是一个老先进,从1982年开始,至去年已11次获得全国模范称号或者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那么,在新时代,绿海是如何将“既长叶子、又长票子”变成现实的?
直面不足 科学复绿
远望乔木一片葱郁,脚下灌草相辅相依,打眼一看,假以时日必是一片高林分质量生态林。“这是我们同东北林业大学、鸡西水务局水保所、鸡西市科研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开展的植被恢复与重建项目样地。”8月20日,在鸡西城子河矿城海水泥厂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地块,绿海城子河林场16林班8小班,绿海副总经理杨忠华介绍,城子河矿区废弃地以采石造成的台地为基础,整地采取筑边埂、穴状整地、客土(腐殖土)等方式,栽植上用到了樟子松-草木犀-地锦乔草模式、兴凯湖赤松-苜蓿-地锦乔草模式、胡枝子-沙棘模式;胡枝子-苜蓿-地锦模式、紫穗槐-草木犀-地锦模式、柠条-苜蓿-地锦模式等6种模式。
鸡西矿产资源丰富,有“百年煤城”“中国石墨之都”之称,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但多年来矿产资源持续性开采带来严重的矿山污染,并导致城市生态空间割裂、山体破碎、森林植被破坏等问题,更有大量矿山因开采年代久远成为“无主”废弃矿山,成了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治愈的生态“伤疤”。鸡西人自我调侃自己的城市道路是“晴天石灰路,雨天水泥路”。
面对现实,绿海发挥担当作为精神,开始了一场为城市“疗伤”,与工矿废弃地长久、持续的较量。
车辆行驶在331国道丹阿公路鸡西段,路两侧的工矿废弃场、大片矸石山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樟子松、赤松、云杉等抗旱耐瘠薄的树种,树下是草木犀和地锦等草本植物。目光所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一片矸石山采用的是樟子松+兴凯赤松+沙棘的造林模式,有些沙棘树已经挂果了。”顺着绿海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看去,黄色的沙棘果密密实实地附着在树干上,等待着成熟季的到来。
这里原本是鸡西市西山一坑爆炸井开采形成的老矸石山,二战后日本人撤离时点燃了煤层,致使地下至今仍在自燃。因地面冒气儿,老百姓称之为火山,为国家矿山公园。2016年,绿海在东北林业大学技术支持下,将此地作为矸石山复垦的实验地,开展采矿迹地植被恢复技术推广与示范。
为了少走弯路、早见成效,绿海不断借助科研力量推进矿山复绿。2002年起,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科研团队携手,合力破解鸡西矿山造林与修复等“卡脖子”问题。经过反复试验与实践,最终总结出了几套科学的造林绿化模式。其中,针对采矿场和矸石山排放地,采用樟子松+沙棘+草木犀的恢复配置模式;针对石墨尾矿排放迹地,采用沙棘+草木犀的恢复配置模式;针对粉煤灰坝,采用樟子松+沙棘的绿化配置模式等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行业专家评价,绿海的实践不仅推动了鸡西矿山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对黑龙江省乃至东北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2021年,绿海乘势而上,整合各类先进机械设备成立了鸡西绿海七彩矿山生态修复有限公司,仅去年以来,就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造林2000余亩,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创出了品牌,主动上门洽谈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
分类经营 提质增量
鸡西地处三江平原东部,是我国东北森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历史上森林资源的消耗,加之长期森林经营的滞后,导致鸡西天然林以次生林为主、人工林以纯林居多的状况,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病虫害发生风险高等众多问题凸显。
改善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培育后备资源,对推动鸡西可持续发展乃至稳定东北地区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12年,绿海公司提出了“一定要把森林资源这个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的理念,实施了分类经营、分类施策的举措。根据不同功能区定位,划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通过制定不同经营措施,形成自己的《森林经营方案》,以制度推动长期科学经营,有效确保施业区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
走进绿海恒山林场的红松林大径材培育经营区,只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红松如士兵般整齐排列开来,一眼就能看出“队形”是精心设计而成。
恒山林场这片红松林最初造林是以用材林密度标准设计,每公顷栽植密度达到4400株。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红松人工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从2008年至今,林场通过5次抚育,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给目标树创造良好生长空间,促进了目标树迅速生长,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曾经的恒山“千疮百孔”,甚至煤层自燃,被划定为矿山公园;如今的恒山,低价值林变高价值林,结实不良林变高产林,实现了“既长叶子,又长票子”双赢。
绿海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矿业开采技术进步和建筑业用材需求的萎缩,落叶松中小径材的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为了适应发展,绿海及时调整商品林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在规划二代林更新时,对林种和树种结构实行“三增三减”,即增加经济林比重,减少用材林面积;增加高价值珍贵树种占比,减少落叶松数量;增加混交林,减少纯林面积。林地的综合产出增加了,森林更健康更稳定了。
与此同时,绿海以科学指导生态公益林发展,提高生态防护效益。10余年来,绿海充分利用国家培育森林资源的好政策,积极将立地条件差、作业难度高、整体林相不佳的区域列入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中,逐年推进、持之以恒地开展培育,久久为功,补齐了历史“欠账”。同时,坚持近自然经营理念,采用沟系经营法,集中连片综合施用不同的抚育措施,宜间则间、宜补则补、宜封则封。积极引入乡土适生物种、促进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整体提升生态功能。依托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等国家森林抚育项目,绿海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合作,通过提高森林经营抚育措施频度,加快调节林分密度,提升林木生长量和储碳能力。
据统计,绿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由2014年的672万立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736万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由2014年的124.7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37.1立方米。而今,绿海施业区森林更健康、资源更丰富、结构更合理、家底更殷实。
抢抓机遇 多元发展
“要实现绿海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海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向文表示,近年来,绿海抢抓机遇,大力开展生态产业项目建设,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积极探寻“两山”转化密码。
调整方向,森林经营主体变用材林为高价值经济林。2016年开始,绿海一改40年不变的用材林单一针叶树种造林模式,开始大规模的营造红松及红松嫁接苗辅以胡桃楸、水曲柳及刺五加等高价值经济树种。绿海充分利用国家良种补助资金、“三北”造林补助资金、国家储备林补助资金、农发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累计投资6228万元,营造红松经济林7621亩、刺五加1.3万亩。到2026年,红松、刺五加复合经营面积将达到4.3万亩。据估算,2025年刺五加进入采收期,每年可采收刺五加秆一万吨,按现行收购价计算,产值接近6000万元。
打破思维,创新发展自然教育研学产业。2021年,绿海紧跟自然教育产业发展脚步,进一步放大自然资源价值,整合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在大石桥林场开展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建设。目前,研学营地243亩的核心区内,已打造了植物研学体验区、农耕实践体验区、特色活动体验区和生活功能区共四大功能区,中小学生在营地不仅能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还能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体验农耕、观星等活动带来的乐趣。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营地将打造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条件最好的自然教育(研学)与生态旅游一体的综合性营地。
科技引领,提升北药良种苗木繁育水平。绿海积极贯彻落实黑龙江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在东北林业大学唐中华教授团队及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支撑下,投建了北药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开展北方药用植物优良种质的组培快繁。目前繁育中心已投入使用,预计可年生产优质工厂化种苗100万株。这既为鸡西及周边地区高质量推动北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也将成为绿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2月份,绿海再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www.ayx.com 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老先进”绿海获得的第十二个全国性荣誉称号了。
与众多国有林业企业一样,绿海不仅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勋企业,绿海在共和国的能源安全版图上一直创造着生态修复的一片“绿海”,绿海之路和绿海模式,绿海对“两山”理念的实践成效,让林业在煤城鸡西经济转型之时再次显现出“蓝海”本色。(康勇军 牟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