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林草新闻> 动态

可可西里巡山日记丨卓乃湖之变

2024-01-29 来源:新华社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新华社西宁1月28日电(记者王金金)冬季的可可西里,哈气成冰。记者和巡山队员将完成一个令人既紧张又兴奋的任务——巡护卓乃湖。

可可西里卓乃湖一角(无人机照片,2023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中心地带,距离青藏公路大约140公里。紧张,在于卓乃湖及其周边区域海拔在4800米以上,在这里工作对身体是一种考验;兴奋,是因为作为新华社报道团队的一员,记者曾于2020年和2023年两次在夏季来到卓乃湖,眼前辽阔图景令人难忘:高耸入云的雪山、延绵不绝的山梁、一碧如洗的湖泊、繁衍其间的藏羚羊群,一切静谧而美好。

一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活动(2023年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冬季的卓乃湖该有多美?记者满怀憧憬,与巡山队员向无人区挺进。但随着前行地点的不断深入,我的好奇被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胸闷所替代。

车辆颠簸近7个小时后,眼前出现的卓乃湖有些令人失望:积雪覆盖的山梁、枯黄的草地、结冰的湖面,还有“催人泪下”的狂风。

冬季的可可西里卓乃湖一角(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这才是卓乃湖最好的模样。”巡山队员詹江龙说。

卓乃湖被誉为“藏羚羊大产房”,每年5月到7月,来自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青海三江源的雌性藏羚羊,会到这里集中产仔。

1997年,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詹江龙也在这一年来到可可西里,成为守护无人区的一名巡山队员。回想起初到卓乃湖,詹江龙指着湖边的一处坡地不由得激动起来:“当时卓乃湖是盗猎高发地,盗猎分子将射杀的藏羚羊集中在这里处理,有些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就围着尸骨来回踱步、找‘妈妈’。”

自此,卓乃湖成为可可西里巡山队执行巡护任务的必经之地。为在藏羚羊迁徙产仔时加强巡护,管理部门还在卓乃湖附近修建了一所季节性保护站,安排巡山队员驻站值守,全程守护藏羚羊安全产仔。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队员尼玛扎西在巡护途中吃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简单休整后,巡山队开始了对卓乃湖区域的日常巡护。可可西里遍布湖泊,在卓乃湖附近巡护,车辆不得不在冰冻的河滩上缓慢行进。

汽车压过冰面、雪面留下的车辙印,是巡山队员冬季在卓乃湖附近巡护的重点内容。巡山队员尼玛扎西说:“通过车辙印,我们不仅可以判断汽车数量,还能推测出车辆到达的时间。”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巡护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经过多年守护,如今在产仔高峰期,有超过3万只藏羚羊聚集在卓乃湖。巡护过程中,如果发现与羊群走散的藏羚羊幼仔,巡山队员还会把它们带回索南达杰保护站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进行救助。

说话间,记者注意到,已经在可可西里工作23年的尼玛扎西,拥有一口令人羡慕的白牙。

“尼玛扎西大哥,你的牙齿为什么这么白?”“都是假牙,当然白。”“你自己的牙齿呢?”“喝水太多,掉光了。”

喝水怎么能喝掉牙?原来,可可西里虽是千湖之地,但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长期在无人区,巡山队员只能喝到地表矿物质含量过高的水。“这种水不仅对牙齿有害,喝了肚子也很胀,但没办法,在无人区生存只能靠它。”尼玛扎西说。

记者追问尼玛扎西:“家里人知道你在可可西里工作这么辛苦吗?”“不能让他们知道,每次巡山结束回家前,我都会清空手机里的巡山照片,不让家人担心。”尼玛扎西回答道。

正当记者沉思时,尼玛扎西指着远方突然喊到:“快看,藏羚羊!”此时远处山坡上,几只藏羚羊飞奔而去,与荒原相近的棕黄色“皮肤”,是自然赋予它们的最好保护。“我会给女儿看藏羚羊的照片,”尼玛扎西骄傲地告诉记者,“看到藏羚羊自由飞奔在卓乃湖,我们再苦再难都值了。”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队员尼玛扎西在巡护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近两个小时,我们完成了在卓乃湖周边的巡护任务。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去看,用心来守护。回头望去,卓乃湖冰面光彩粼粼,映照着可可西里的过去与现在,令人神往。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