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院1月10日发布了2023年中国林业遗产保护大事评选结果。专家和公众代表一起对2023年我国林业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全面回顾。他们认为,这些重要事件表明中国林业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林业遗产认定规范》团体标准2023年12月正式发布。标准发布后,为挖掘、保护我国林业遗产提供了科学指引。该标准首次提出了中国林业遗产的定义,科学划分了林业遗产的类型,从林业遗产的核心特征出发,规定了中国林业遗产的认定标准,规范了林业遗产的认定程序和管理。人们在长期林业生产实践中,保护、培育和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林业遗存,蕴含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精华和中华民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智慧,展示了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具有宝贵的传承和活态化利用价值。据了解,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许多林业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亟待抢救性保护。
联手共谋大业是新趋势。川渝黔云4省(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于去年6月签订了《川渝黔云世界遗产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川渝黔云保护联盟,携手打造西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高地。川渝黔云世界遗产保护了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最优美的山岳、森林、江河、湖泊,最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和最灿烂的历史文化。围绕合作协议,4省市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联合编制各项规划方案意见,不断完善世界遗产地的监测设施,强化遗产地保护能力,守护好自然人文瑰宝。4省市将建立起针对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全面联动监测体系,推动资源保护、旅游活动、科研展示的相互促进,建立多方合作共赢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机制,依托遗产地的独特吸引力,将遗产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等。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2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成为2023年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亮点。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组织“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20周年系列活动。“三江并流”是中国最大的系列遗产。其拥有北半球80%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全世界生态系统类型最多样的区域,栖息着近20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150余种国家级保护植物。2003年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三江并流”颁发了《世界遗产名录》证书,中国拥有了唯一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全部4条标准的遗产地。20年来,“三江并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了14次保护状况报告,开展了2次反应性监测考察。“三江并流”法律体系不断健全,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测成效不断凸显,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编制完成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环评》成为我国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环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遗产保护富有成效。阿坝是世界自然遗产的富集区,拥有九寨、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在一个地域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地区。阿坝州重视和推进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全州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有效,保护状况良好。阿坝州积极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义务,制定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的补充规定》,形成了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管理世界遗产的有效机制,有力推进了自然保护地与自然遗产协同发展,有效地保护了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最优美的自然景观、山川河流、森林湖泊以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
林草部门对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多省市林草部门主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2023年6月10日,正值中国第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www.ayx.com 自然保护地管理司、海南省林业局主办了大型宣介活动。“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活动中特别邀请国内外世界遗产地代表、高校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者等参加世界遗产学术研讨会,实地深入走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等地,提升社会各界对中国世界遗产及申遗项目的认知度。福建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在主题宣传活动中表示,“福建省林业系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遗产,努力破解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做足‘遗产+’文章。”目前,福建省建立世界遗产5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成为中国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省份之一。闽江河口湿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李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