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省林科院等8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成果”顺利通过科技评价。此次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草科技推广站、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科院成都所、成都植物园共7家单位的专家组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曹福亮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会上,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主持人的汇报,详细审阅了项目的各项成果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成果首次摸清了梓叶槭、五小叶槭和峨眉拟单性木兰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动态特征,揭示出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濒危机制,攻克了人工繁育技术瓶颈,创新了野外回归技术,为极小种群的野外种群复壮提供了技术支撑。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完善峨眉拟单性木兰物种生物学资料和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评价的“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由四川、北京、新疆三地的林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完成,旨在通过四川保护地极小种群的保护和复壮,拯救濒危物种,减缓物种受威胁和灭绝的情况,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为了推动极小种群的数量持续稳定恢复,研究团队特别将人工繁育作为研究重点,建立起了播种育苗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促进了野生植物的人工化繁育,实现了年产苗木10万余株,为未来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野生濒危种群提供了更多的关注度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下一步,项目研发团队将围绕极小种群的种苗繁育和野外回归等继续开展研究工作,扩大此项成果的应用推广范围,为林草生态保护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贡献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力量。(马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