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爱林业,三十五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一线,执着科学研究,痴迷技术推广,为绿水青山而奋战。
为了心中的理想,他改名为“恒”,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阔叶树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他先后主持并参与各类科研与推广项目70余项,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编写出版科普著作3部,发表科技论文30篇。培训人员近1200人次,服务林农达2300余人次。
他就是2023年荣获“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称号的江西省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恒。
朱恒(右二)现场指导林农油茶病虫害防治和修剪技术
一
“学一行,专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今年57岁的朱恒,从林业调查到林业科研再到技术推广,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动,他始终坚守在林业基层一线。
“做林业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林业科学研究周期长,甚至可以说有些枯燥,朱恒却乐在其中。他说,做好工作的关键就是要耐心细心,要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为了了解上饶农林现状,朱恒几乎爬遍了上饶辖区所有山头,研究上饶林草资源,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万年县大黄乡是全省有名的马尾松毛虫窝。冬季来临,松针被松毛虫啃噬殆尽,森林像被火烧过,松毛虫遍地都是,有的甚至爬上村民的锅台,老百姓深受其害。朱恒大学毕业就参加了松毛虫综合治理项目,要完成林相改造面积1万亩,补植枫香、木荷、板栗、樟树等乔木和胡枝子等灌木几百万株,任务非常艰巨。朱恒带领8名技术人员每天早出晚归,走村串户,历时8年,用双脚踏遍万年县大黄、石镇、湖云等乡镇的山山水水,终于完成了林相改造任务。如今,万年的山变青了,水变绿了,生态环境变好了,老百姓都说,林相改造让他们村好事连连。
1992年,弋阳县三门岭林场,荒山较多,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保护信江一江清水,作为荒山绿化生态模式示范基地试验点,要完成3300余亩乱石岗造林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朱恒和同事们一道,吃住在林场,睡的是林场的地铺,白天上山指导造林整地,晚上整理科研材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他的祖母去世,都没能回老家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直到农历大年三十,他才从基地回到单位。如今,林场的山绿了,林木都变成参天大树,为林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生态收益。
二
作为江西省科技特派员,朱恒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他常年要指导省科技攻关项目,指导验收省科技对外合作项目,还要对接服务8个乡镇以及3个合作社。上饶是油茶大市,为了解决油茶种植、加工上的关键技术等问题,他指导营建示范基地12个,指导油茶低改面积5000余亩,直接、间接服务8000余农户。
在朱恒和他的团队努力下,许多边远的农民有了自己的油茶园,有了稳定的收入。德兴茶农老叶逢人就说:“我的30亩茶油林,就是我家的绿色银行。非常感谢朱所长等科技人员。”
在科技的加持下,婺源佑美制药、德兴荣兴苗木、天海药业、源森油茶等多家林业企业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就近解决上千农民就业、致富。德兴是覆盆子原产地,为了覆盆子入药,他指导天海药业收集了掌叶覆盆子种质资源250多份,建立种质资源库50余亩,种植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林100余亩,为企业原材料供应提供了保障。
为了帮助更多边远山区人民致富,朱恒在婺源、德兴、万年等地指导建立山蜡梅、红豆树、华南厚皮香、闽楠等造林示范基地5000余亩,不仅带动了当地林农增收,还起到了很好的推广示范效果。同时为破解华南厚皮香、红豆树、蓝果树、丝栗栲、猴欢喜等珍贵树种造林成活率不高问题,他从苗木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施肥、修剪、造林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造林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这些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并指导推广应用造林面积1.2万余亩。
三
朱恒常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他看准野生乡土阔叶树种的巨大开发潜力,自2002年起,就组织申报并实施了华南厚皮香系列科研项目,潜心挖掘、研究并成功开发推广了赣东北乡土珍贵树种——华南厚皮香。先后编制完成了《华南厚皮香苗木繁育技术规程》《华南厚皮香造林技术规程》两项江西省林业地方标准,2011年牵头组织起草《华南厚皮香大苗培育技术规程》林业行业标准,并于当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系列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华南厚皮香的研究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他主持完成的“华南厚皮香、伯乐树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2022年通过江西省林业局验收,是该树种全国首个种质资源库项目,为珍贵阔叶树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恒主编并出版的《江西木本及珍稀植物图志》荣获2016年度上饶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度江西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编写的“南方红豆杉多元化培育与利用”荣获2021年度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务实创新,2007年成立的江西省林科院上饶分院,目前已打造成上饶市林业科技对外交流示范平台,先后荣获2015年度江西省基层林业推广站能力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度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
当林科所实验基地变成了森林公园,失去了林业科研实验基地,很多科研项目难以开展时,朱恒带领全所职工,先后在万年、婺源、德兴等地建立起属于林科所自己的基地2000余亩,种植珍贵阔叶树几十万株,不仅完成了科技推广项目任务,还大幅提高了上饶市林科所的综合实力。
四
在工作中,朱恒总会替年轻人考虑,告诉大家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让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用所里自有资金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前期相关基础研究,为后期申报项目打基础。对所里项目进行总体把关,参与项目实施。在德兴市种质资源调查项目和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样地调查等项目中,他带队进行项目调查,衣服经常是干了湿、湿了干。早出晚归,白天调查,中午饿了就啃冷馒头。在年轻的科研人员遇到瓶颈时,他就与他们一起去试验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年轻人解惑答疑。
人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成长。在上饶林业研究所,人们常常见到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担担子、挑大梁,主持各类项目。林科所于宏是个“80后”,对山蜡梅情有独钟。在朱恒的支持下,她用8年跑遍了江西、浙江、福建等多个省的山蜡梅原生地50余处,累计行程1万余公里,终于建立了山蜡梅播种、扦插繁育体系,有效解决了山蜡梅苗木需求与企业原材料供给的瓶颈问题,带动100余户林农致富,得到了省、市林业系统专家的一致肯定和赞许。
朱恒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江西省绿化奖章、上饶市“饶城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饶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梁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和奖项。(彭勇 欧阳晓芳 钟南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