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林草新闻> 林草科技> 科技推广

王国良:让林业科技成果在基层落地开花

2023-10-2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虽已入秋,马尾松种子园中的马尾松依然郁郁葱葱,它们特有的芳香令四川省富顺县国有林场总工程师王国良陶醉其中。

熟悉王国良的人说,王国良就像一株马尾松,他扎根基层34年,长期致力于森林培育、林木良种选育、育种育苗和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用行动让林业科技成果在基层落地开花。

脚踏实地

“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大自然,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玩伴和老师。”王国良不仅当过木匠、编过竹席,还耕过地种过庄稼。或许,正是获益于这些经历,此后即便在林场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王国良依然韧劲十足、干劲不减。

毕业后,王国良被分配到富顺县国有林场李桥工区工作。“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吃水要靠人挑,通信要靠纸条。”王国良说,从李桥乡到林场工区徒步要走上1个半小时,遇到下雨天便泥泞难行,住处是俗称的“干打垒”,房间里的一张木板床就是他全部家当。每天的伙食就是“一碗小菜汤”,根本谈不上营养和滋味,这样的日子一过很多年,这也让王国良对林业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工作期间,王国良带头收集保存了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783份,主持营建的四川山枇花、小叶香樟、利川润楠和香叶木姜子4个树种,于2011年全部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母树林良种认定。

2014年至2023年,王国良和同事们选育了油茶良种“川富53”“川富277”,建成油茶良种采穗圃和示范林500亩,培育油茶良种苗木480余万株,可推广造林5万亩,苗木产值2500万元。造林8年后,可带动林农增收1.5亿元。出色的业绩,让王国良接连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木种苗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他先后与他人合作,发表了大量林业专业技术论文,主持的多项科研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林草局、四川省和自贡市科技成果进步奖10余次。

突破难点

“你看这些马尾松,它们耐干旱和贫瘠土壤,浑身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和充当建材,也可以造纸,松脂还可以做化工原料,松针还能制茶和入药……”这些优势,让王国良看到了发展良机。

在富顺县国有林场,王国良带着同事们完成了2311亩马尾松良种基地建设,实地开展马尾松优树筛选调查4.86万株,所选育的马尾松良种在2003年被认定为国家马尾松良种,2007年被审定为四川省马尾松良种。营建的马尾松种子园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马尾松良种基地。

为精准采集所需的种子和穗条,蚊蚁叮咬与松毛虫的毒刺对王国良和同事们都是家常便饭。更危险的是,有时他们还要爬上10多米高的松树。“窝位图纸与现场优树编号的清理,如果不能对上号,测定数据错误就会影响试验结果,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王国良眼中,林业科技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得益于这种敬业和责任,王国良主持选育的马尾松良种速生、高产、抗逆性强,世代高,遗传增益高。2013年—2018年,王国良在推动开展马尾松嫁接试验技术攻关中,通过创新嫁接方法,突破了难点问题,将马尾松嫁接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完成了国家重点马尾松良种基地的升级换代,建成了四川省唯一的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自2003年至今,共培育马尾松袋装苗1050万株,造林9.5万亩,年产值1300万元,带动林农增收600万元。

直面难题

有想法敢创新,更有让想法落地的执行力。1998年—2003年,富顺县国有林场全面禁止采伐。林场没有了木材收入,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为了解决难题,王国良带领全场职工将采伐转向了育苗,经过前期的探索,他选定了生长快、竹材产量高、竹笋口感好的麻竹作为富顺县地方产业重点谋划发展。

1998年,他从广东引种并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3个麻竹快速繁育的方法,只用了5年时间,他就在富顺县国有林场种子园工区培育了800余万株优质麻竹苗,并在富顺县及周边地区推广造林20余万亩,按每亩年产3—5吨竹材、单价200元计算,每亩可实现500—800元的净收益。富顺县因此被评为四川省竹产业强县,为自贡市麻竹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王国良被聘为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他说:“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真正把林草生态建设工作做好。”(王辰 楼暨康 张学敏)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