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季节相比,冬日的内蒙古大地更显苍凉。随着天气转冷,灰雁、鸿雁、灰鹤、天鹅等迁徙候鸟陆续抵达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市等黄河湿地,兴安盟科尔沁、图牧吉,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地区,我国4条候鸟迁徙通道中有3条穿过内蒙古。每年入秋,就有上百万只野生鸟类在保护区、重要湿地等迁徙栖息。
对于迁徙的候鸟来说,天气渐冷,也意味着要和时间赛跑。它们要在水面结冰前养精蓄锐、补充体力,然后赶到下一处栖息地。
这几天,成群的白鹭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黄河湿地停歇休整。据监测,今年巴彦淖尔市有54种18.7万余只迁徙候鸟停歇。
在霍林郭勒市额仑草原湿地,10月下旬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候鸟。它们补充体力后,准备踏上迁徙旅途。额伦草原水质优良、环境优美宁静,每年经此迁徙的候鸟有10万多只。
深秋,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秋季候鸟迁徙高峰期。根据10月下旬开展的鸟类调查结果显示,此次迁徙高峰,保护区内聚集了40多种候鸟,数量达到4.7万余只。其中,天鹅的数量有1500余只,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除天鹅以外,还有白骨顶、鸿雁、灰雁、大白鹭、白琵鹭等其他鸟类。
天空辽阔,队队鸿雁成行排列向南飞去。湖面清冷,成群候鸟嬉戏觅食休憩休整。因为迁徙候鸟的到来,内蒙古大地多了些热闹和生机,处处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画卷。
这种和谐之美,缘于候鸟管理者的牵挂于心。
近年来,内蒙古各级林草部门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秋冬季候鸟迁徙。
全面加强巡查监管。结合各地候鸟迁徙分布情况,充分发挥护林员、草管员等作用,在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等地坚持常态化巡护值守,有效利用智慧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和野生动植物网格化监控系统,全面开展巡护、清套、清夹、清网行动,进一步加强巡查监管,保障候鸟安全迁飞。
加强收容救护能力建设。在候鸟迁飞通道、重要栖息地及野生动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经科学评估合理设立救护站点,配备专业饲养员和兽医,对伤残野生动物进行科学规范救护,同时加强野生动物救助后续监管。
强化部门协作,开展专项行动。召开2023年度自治区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厅际联席会议,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农牧、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候鸟保护专项行动、秋冬季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进一步深入宣传,提高防控意识。充分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和专项行动,通过电视、报刊、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针对不同群体,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
这种和谐之美,缘于内蒙古防沙治沙事业带来的片片绿洲。
内蒙古立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取得积极成效。近10年来,累计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齐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千余只大天鹅、赤麻鸭等候鸟与湿地共绘生态画卷。近年来,杭锦旗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库布齐沙漠绿洲面积逐年增加,这里成了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驿站。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大天鹅振翅欢歌,其间有大天鹅成体悠然觅食,也有正在练习飞翔本领的幼鸟。与这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相隔约30分钟车程的地方便是浑善达克沙地,草方格沙障牢牢锁住了沙地边缘,让这一方湿地成为来往候鸟和无数野生动物的乐园。
这种和谐之美,缘于保护区人们的善意守护。
为切实保护辖区内秋冬季过境候鸟的安全,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机关目前正在开展为期60天的保护候鸟专项行动。针对科左后旗境内的11条大小河流、130多个湖泊、20万亩水面,公安机关加大对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停歇水域巡查守护,开展拉网式清查,力争从源头上清除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安全隐患。今年以来,科左后旗公安机关共破获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15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8人,共救助东方白鹳、秃鹫、灰鹤、大天鹅、鸿雁等各类伤病候鸟82只。
为摸清迁徙候鸟栖息家底,巴彦淖尔市林草资源保护中心加强了秋季候鸟迁徙监测调查和疫源疫病风险监测,对黄河沿线、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杭锦后旗屠申泽自治区级湿地公园、磴口纳林湖国家湿地公园、乌拉特后旗红旗水库、乌拉特中旗红格尔水库等20余处候鸟迁徙地、栖息地开展人工巡护。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林草部门工作人员现场设置爱护迁徙候鸟咨询台,通过发放野生鸟类保护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向群众讲解鸟类知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非法猎捕、猎杀、收购、贩卖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关注候鸟 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候鸟翩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候鸟迁飞季,内蒙古大地一派和谐、宁静。(果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