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完善“林长制”“河湖长制”运行机制,坚持林水共治,全面贯彻“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健全“一长多员”森林生态资源管理体系,积极督促各级林长履职尽责,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大力构建“天、地、人、空”四位一体防火监测体系,全面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全民参与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新局面。
打好“造、封、补”组合拳,筑牢绿色根基
近年来,竹溪县出色完成省、市级下达造林任务111077.38亩,其中:人工造林14411.99亩;退化林修复84165.37亩,封山育林12500亩,水保设施52处(蓄水池4座,沉砂池4座,截排水沟716米,沟道治理972米,谷坊4座)。完成林相季相改造37500万亩,“五大区域绿化美化”400亩,全县15个乡镇和8个国有林场结合产业基地建设、村庄绿化、四旁植树等完成义务植树110余万株。完成3个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念好“推、管、督”三字诀,夯实林长制体系基础
建立完善的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行网格区域管理模式。完善林长制区域划分,明确各级责任区域,压实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确保森林资源管护不留死角。加强“林长+检察长”“林长+院长”和“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建设,以双竹林场为示范,建立生态警务室,落实“两长”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竹溪县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生态护林员的聘用、管理、考核、监督办法。改变生态护林员由原来的镇聘、站管、村用为现在的镇聘、站管、站用的模式,彻底解决生态护林不能专职护林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提高生态护林员APP打卡上线率。
以“引、创、改”为切口,探索“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湖北省十堰市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治理项目得到了全面推进。成功创建了4个“富美林场”,3个“两山”基地,实施了百草堂大产业基地建设。近年来,双竹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称号,岱王沟林场、八卦山林场、偏头山森林公园先后获批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
健全“建、健、核”考评机制,强化巡护管控职责
竹溪县构建分级负责的党政领导体系,县级林长深入各责任区域督导调研,乡村两级林长赴各自责任区协调解决问题。林长办统筹协调,针对乡镇林长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和森林督查问题整改不到位等方面问题,以工作提示单和督办函的方式加大整改力度,并提请县级林长进行专项督办。健全奖惩分明的考核体系,县委、县政府将林长制改革纳入全县绩效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组织专班进行考核评分。全年各级林长聚焦春季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除治等林业重点工作,累计巡林9120次,解决重难点问题26个。
构建“天、地、人、空”体系,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竹溪县实现信息化监督,搭建了县级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所有护林员使用巡护App巡山打卡。创新“人防+物防+技防”森林防火体系,共组建专业扑火队伍25支200余人,成立森林防火指挥中心1个,配备指挥车、无人机、森林消防移动水泵、巡山护林摩托车等消防设备,安装视频监控60处,重点林区路口语言警示器(无线传输)40个,基本形成“天上有卫星、空中无人机、林区有监控、高山有瞭望、地面有摩托”的“空天地人”全方位监测预警模式。明确县、乡、村、护林员队伍四级联动联防职责,实现零火情、零火灾目标,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控制在0.9‰以内。
竹溪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竹溪县将加强对342万亩天然林、185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56.1万亩天然林停伐面积的管护。实施好“双重”项目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和小流域治理项目。巩固新建漆树产业基地4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的管护成果,计划新建油茶基地1.5万亩。启动林业碳汇交易,首期将97.94万亩林业资源纳入全市统筹开发。拟重点实施竹溪县重点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1.78亿元的中央国债项目。科学谋划国储林项目,重点发展森林康养项目、珍稀苗木培育和林下经济,为竹溪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贡献绿色生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