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2021全国两会> 代表委员风采

蒋齐委员:用科技点绿荒漠

2021-03-0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好”是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的工作信条。30多年来,他扎根于宁夏扬黄灌区、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用科技点绿荒漠,为宁夏荒漠化土地逆转、压砂地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他和前辈们被誉为宁夏荒漠化治理研究的探路者。

1986年,蒋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一到单位,他就被派到同心县河西灌区的农村试验基地。他被当时植被稀少的干旱带生态环境所震撼,暗下决心要改变这里的面貌。此后4年里,他与项目组和同心县林业局的科技人员一起,从育苗、苗木筛选到造林实践,从试验设计、调查到统计分析,每月在基地至少工作20天。他跑遍了新灌区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提出树种多样化、降低造林密度,发展以农田防护林为中心,庭院果树和经济林为经济增长点的点、片、带、网密切结合的林业生态系统,为扬黄灌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996年,蒋齐进驻盐池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北部六乡,在老师戴秀章的带领下,开展“盐池县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示范。那时,春天经常是风沙弥漫,一刮就是10多天;夏天骄阳似火,干热难熬。他与同事们白天在荒漠中劳作,晚上给农民做技术培训,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他曾经有两次很好的转行机会,但当他看到老师戴秀章已经60多岁了仍和他们一起驻点坚守在一线,在指导工作的同时,冒着漫天风沙一起参与造林试验时,他觉得先生能这样,自己又有啥可躲避的。

他和当地林业部门一起完成荒沙治理面积300多万亩,其中造林84万亩,完成天然草场建设近200万亩,建设人工草地15万亩。他通过研究解决了固沙型灌木饲料林-草合理布局的关键技术及树种选择;创新性地把固沙型灌木林作为林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纽带;首次提出了沙区林业生态网络工程体系的概念并付诸实践。项目实施10年,创净收益2.6亿元。

自2006年担任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以来,他重点抓好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质量,研究平台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尤其是“十一五”以来,蒋齐组建了自治区首批创新团队“荒漠化防治与沙旱生资源植物利用创新团队”,省级“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生态修复与多功能林业综合研究中心”,带领团队建成全国最大的甘草种质资源圃、建立了宁夏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圃和3个生态与草原演变长期定位监测场。团队实现了在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沙区植被恢复、特色中药材保育、压沙地退化评价等方面创新,支撑宁夏的治沙、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

在防沙治沙研究中,他创新性地确定了固沙型灌木饲料林概念;建立了基于水分平衡的固沙型灌木饲料林-草合理配置模式,用量化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适宜的柠条造林密度能够逆转退化沙地,为沙区灌木林营建提供理论支撑,成果应用于宁夏中部200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

在沙生资源植物保育上,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甘草种质资源圃,形成了质量可控、丰产的甘草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为中药材纳入全区地方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成为山区多县的脱贫致富产业。

蒋齐率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11月24日,蒋齐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并作为宁夏36名全国获奖代表之一登台接受中央领导的颁奖。

“我认为,这一荣誉并不是我个人的,是我们从事这一行业集体的,是我们团队的,而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蒋齐说。(记者王江江 剡斌权)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