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作为全国唯一全境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省区,在打赢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筑牢我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作用。草原是宁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搞好草原生态修复是加强防沙治沙和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修复实践中,宁夏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办法,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了宁夏经验和宁夏智慧。
野生优良牧草品种助力草原生态修复
一个地方长什么植物,由这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决定。因地制宜,发掘适合退化草地修复的野生优良牧草在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中至关重要。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宁夏精选出两种野生优良牧草品种。
沙芦草又名蒙古冰草,是干旱草原地区的优良牧用禾草之一,饲用价值高,为牛羊等家畜喜食。在我国西北、华北年降水量200—400毫米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沙芦草群落可以形成优势种,且须根系发达,对于沙化退化草地改良、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牛枝子是干旱地区的优等豆科牧草,较达乌里胡枝子更加耐旱,是达乌里胡枝子在我国偏西部地区的旱化地理替代种。牛枝子给半干旱地区的放牧地增加了较高含量的可消化氮素营养物质,对草地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牛枝子性喜温暖,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再生力强,是改良温带地区荒漠草原或干草原理想的草种之一。通过机械碾压或浓硫酸浸泡破除种皮可以提高牛枝子发芽率,其中机械碾压既安全又省工省钱,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方面。
集成化技术助力草原生态修复
草原退化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对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实际修复过程中主要采取自然封育和季节性轮牧等措施,以自然恢复为主。对重度退化区域,自然恢复的周期过长,此时就需要采取人工修复措施,参考顶级群落的草种比例和植被分布进行补播改良。
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根据节水应用和农机农艺结合,宁夏总结形成了“保、蓄、提、降、集,平、开、播、压、覆”十个字的集成化改良技术作为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修复的指导原则。在节水应用上,保土水,深翻切断植物根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蒸腾消耗;蓄降水,修建蓄水池收集降雨;提库水,压实湿土提高土壤含水量;降耗水,地表覆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集沟水,开垄沟集水充分利用水资源。农机农艺结合上,平整补播地,播量精准化,降低种子用量,提高补播成效;开微垄沟,所播种子实现与含水量较高的土层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播种子在垄沟里,实现集天然降水;镇压使种子与湿土实现紧密结合,可以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实现快速吸水;播种镇压后垄沟覆上虚土,降低土壤水分无效蒸发。集成化技术可以在减少水分消耗的同时提高补播牧草种子的出苗率和保苗率,进而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保留一片,推动形成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
防治鼠害助力草原生态修复
草原鼠害也是草原生态修复不得不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草原鼠会直接啃食植物根茎,且其繁殖能力强,一旦成灾会对草原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宁夏从本地实际出发,集中推广了两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控措施。一是招鹰控鼠天敌防控技术。通过人工建造鹰巢,利用鼠害天敌对害鼠进行防治的方法,每座招鹰架控制面积为450—735亩。 二是野化银黑狐控鼠天敌防控技术。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站自2003年开始,采用人为修复草原生态系统自然食物链中鼠类天敌数量减少这一薄弱环节的方法,将人工饲养繁殖的狐狸,经过短期野外生存能力训练适应后,有计划地释放到草原鼠害发生区,形成控制草原鼠害目的的生物防治技术。自2003年至2020年,宁夏共成功野化银黑狐731只,分别投放到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河北5个省区21个县旗的35个草原区,按每只狐狸控鼠1万亩计算,控制鼠害总面积达731万亩,每亩年灭鼠成本仅0.38元。
宁夏应用的这两种“天敌控鼠”是一种持续的自然行为,与其他防治鼠害防控技术相比,既能降低草原鼠害防治成本,又具有环境零污染,不破坏生态平衡,不受地形地貌、天气和时间限制等优势,同时也符合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理念,是草原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召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