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家园。为了这一事业,林草工作者肩负保护祖国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用智慧和汗水装点河山、染绿大地,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7日举行的“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使命”中外记者见面会上,4位林草行业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讲述持续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故事,诠释林草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使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能生长什么?
答案是,长出了140万亩人工林海,筑起了京津冀生态屏障;长出了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带动4万多群众受益,2.2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塞罕坝,是一个绿色奇迹。
“建场之初的塞罕坝几乎没有树木,天总是黄的,冬季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每天刮着白毛风,羊皮袄都能冻透。”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
三代人,59年,扎根高原荒漠,矢志不渝造林绿化。
如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超过82%,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74亿立方米,固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年均无霜期增加了1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了80毫米,大风日数减少了30天。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从漫天沙到遍地花,塞罕坝的抱负远不止此。
“绿起来、美起来的同时还要富起来,这是我们塞罕坝人的初心和使命。”安长明说,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塞罕坝聚力发展绿色产业,反哺当地一方水土和百姓。
每年七八月份到塞罕坝观光避暑的游客有60多万人次,发展农家游每年可实现收入6亿多元。邢国林是当地村民,一直靠种植土豆和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带动下,他办起了农家游,从最初的几间砖土房发展到现在的满族特色四合院,年收入由几千元涨到了20万元。
塞罕坝机械林场还建起了10余万亩绿化苗木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绿化苗木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元,每年能给群众增加收入1.4亿多元。周边百姓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经济林面积达194万亩,实现1.6万人稳定增收。
何止是塞罕坝。今日之中国,林草工作者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上越走越坚定,不断铸就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三北防护林工程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者等被授予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00-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04%,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2020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55万亿元,带动3400多万人就业。
担当——敢闯敢试大胆创新
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孙建博带来了一组对比图,展现了原山林场从荒芜石头山到成为国有林场改革样板的转变。
第一张拍摄于1957年,林场建场之初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群山裸露,满目荒芜;第二张是经过30多年的艰苦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94.4%;第三张是推进林场现代化建设的原山人的合影。孙建博说,原山林场建场64年来,开创了林场保生态、企业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一场两制”改革发展模式,从负债4009万元发展为如今年收入过亿元。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林草工作者以排头兵的姿态,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十三五”时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国有林区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林草行业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进入“十四五”,林草工作者勇担新使命再出发。“未来5年,原山将着力建设绿色林场、科技林场、文化林场和智慧林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林场和全国综合示范林场。”孙建博说。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也带来了一张照片,是一只在基地繁育成活的大熊猫。“1994年,基地和成都动物园的大熊猫加起来只有18只,并且当中有1/3是‘病猫’。”侯蓉介绍,1987-2000年,大熊猫的年均死亡率高达10%,而种群增长率仅1.04%,平均每年净增加的大熊猫数量只有0.85只。
二十几年来,侯蓉带领团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种群遗传管理、健康管理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科研成果还被推广应用到华南虎、小熊猫、丹顶鹤、绿尾虹雉、赤斑狞等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上。如今,成都大熊猫种群已发展到2020年底的206只;大熊猫年均死亡率降低到1.9%,种群增长率提高到12%。
说起自己的科研生涯,侯蓉坦言,“就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1994年刚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工作,本是学动物传染病防治的她找专家、跑实验室,自学动物繁殖。基地要成立繁殖实验室,人手不够,她就自己画实验室、实验台的改造图纸。实验室的无菌间,是她跪在地板上一寸一寸、反反复复擦出来的。看不懂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她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一句话一句话地啃,直到读懂。
大胆创新、永不言败,这是林草工作者骨子里的志气。因为他们的努力,“十三五”期间,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林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2020年,www.ayx.com 启动建设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草管理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进步。
传承——久久为功接续奋斗
“鹦哥岭的山路陡峭、崎岖,我们经常背着背包、带着砍刀穿梭在雨林中。在水里泡、被树枝剐、遇到毒蛇蚂蟥,这些都是巡护的常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负责人刘磊说。
刘磊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却选择扎根祖国最南边的热带雨林,进入当时条件艰苦的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问起职业选择初衷,刘磊说:“我2007年7月毕业,当年6月收到有关鹦哥岭的分析资料,其中显示,那里没有办公用房、没有住宿用房、没有车,但需要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需要培养本地护林员。我觉得那里会有我想做的事、有发展空间,就去了。”
十几年来,刘磊坚守在调查了解和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第一线,组建了一支500多人的管护队伍和20人的“土专家”团队,推动建立了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助推鹦哥岭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
刘磊说,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林草行业如今正承载着越来越多年轻的梦想。年轻人接过绿色接力棒,成为保护祖国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2020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力争到2030年,把林场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国有林场。
面对续写绿色传奇的重任,安长明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老一代塞罕坝人的人生。我们新一代塞罕坝人要秉承‘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继续战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林草工作者正向着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接续奋斗。(记者 刘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