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日晴风暖,燕语莺啼。放眼神州大地,一片绿意盎然。
南方山区,层林叠翠,多样森林呈现繁盛之美;中部平原,林茂粮丰,林田湖草呈现融合之美;西北沙区,乔灌草结合、宜荒则荒,荒漠生态呈现自然之美……祖国大地的绿色更显蓬勃生机,更富科学内涵,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亮丽底色。
2021年5月,爱游戏平台的游戏大厅客户端如何 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对科学绿化进行系统谋划,提出政策措施,成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认为,这份全文不到6000字的文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对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指导意见出台一年来,全国林草系统把科学绿化作为推动国土绿化的主旋律,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举措,激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动力,科学绿化实现良好开局。
从谋划看变化,顶层设计瞄准高质量
2021年,全国完成造林任务5400万亩。而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每年造林任务一直保持在1亿亩以上。
这是国土绿化进入新阶段后的最显著变化: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实事求是调减造林任务,同时明确种草任务,促进林草融合发展。2021年,全国种草改良草原4600万亩。
2022年全国造林种草任务依然保持了这个目标。截至5月20日,全国完成造林3186万亩,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61.52%。
目标任务的调整同步带动了国土绿化规划、布局、结构、质量向着更科学、更精准转变。
国家林草局以科学绿化理念为指导,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区域及各种专业规划相协调,编制实施“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国土绿化规划纲要、三北六期工程规划等,明确国土绿化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从空间来看,国家林草局联合自然资源部,匡算出全国可造林地空间4.75亿亩及分布状况,为到2035年实现26%的森林覆盖率目标提供依据。
从布局来看,南部、东部、中部地区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基础上,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着力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西部、北部地区坚持数量质量并重,以增绿扩绿为主,充分利用适宜绿化空间,加大林草植被恢复力度。
从结构来看,适当降低人工造林比重,加大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比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大灌草比重,优化营造林任务结构。
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引领地方闻令而动。2021年,浙江首次按照沿海、山区、平原、盆地等不同区域,规划全省绿化的重点发展方向;河北适度调整平原地区生态建设目标,将森林覆盖率由12%调减为11%,减少平原地区造林面积100万亩。
系统治理,是指导意见引领的国土绿化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科学绿化改变过去“就林说林”的惯性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71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这些在全国布局的示范项目的关键词都是“系统治理”。
全境处于黄河流域的宁夏,在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六盘山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探索形成“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南方林业大省湖南,从单一造林向森林调优、草原提质转变,将森林、草原、湿地纳入同一体系予以规划,并将国土绿化融入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空间规划融合。湖南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说,实践证明,林草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提升林草生态修复治理效益和生态系统质量。
从问题看破题,科学理念贯穿全过程
沈国舫认为,科学绿化的重要内涵是将科学的理念从种树种草阶段延伸至国土绿化全周期。
造林空间区域性不足、造林成活率不高、人工林低产低质低效、草原退化严重等,梳理以往国土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也正涉及国土绿化全链条。
全链条问题的破题,需要全过程坚持科学绿化。
——在哪种:拓展空间,严守红线
科学合理安排造林绿化用地是科学绿化的第一要务。
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国家林草局联合自然资源部部署各地摸清未来15年的造林绿化空间。各地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合理安排造林用地,同时要求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开山造地、填湖填海绿化等。
河北把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区宜林荒山荒地、未利用地、撂荒地作为主战场,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辽宁将城乡废弃地、边角地等可绿化用地作为新的造林绿化战场,全省目前已新增可绿化用地面积89万亩。重庆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已规划出“十四五”期间每年造林500万亩。
——种什么:因地制宜,适地适绿
树种草种的选择直接关乎绿化成活率和目标功能的实现。科学绿化坚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全国28个省份制定印发乡土树种名录,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北京2021年新造林乡土长寿树种使用比例达85%以上,异龄、复层、混交配置林达到80%以上。黑龙江2021年种植珍贵树种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43.2%。
除了优化树种,科学造林更突出目的性和功能性。如为提高森林碳汇功能,陕西建设“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河北因地制宜种植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云杉、落叶松、桦树等碳汇树种;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首个省级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编制,计划到2025年,建成林业碳汇示范基地10万亩。
——怎么种:规范标准,科技赋能
国家林草局制定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制修订造林、农田防护林、退化林修复、草原围栏建设等技术标准。开展黄河流域林水关系、荒漠化和沙化地区生态建设等重大基础研究,实施中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230余个。
各地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结合,有效解决“怎么造”的问题。三北工程区设立了20个科学绿化试点县,组织开展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调查,科学编制绿化技术方案。辽宁总结出15种困难立地造林模式,“不乱栽、可栽乱”的自然恢复理念正逐步成为主体导向。
——怎么管:落地上图,精细管理
在哪造、造什么、效果怎么样,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系统一目了然。为了精准管理造林用地和造林成效,从2021年起,在全国实行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全年5400万亩造林任务全部实现了上图管理。2022年,全国造林计划继续带图斑上报、带位置下达。
2021年,国家林草局启动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形成全国林草资源“一张图”,为科学绿化的空间布局、落地上图以及成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提高森林质量是科学绿化重要的题中之义。2021年,全国持续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抚育2000万亩,退化林修复1400万亩。
各地加强后期管护与森林经营。江西及时开展营造林实绩检查和重点营造林项目绩效评估,湖北以科学管护经营提“绿质”,严格落实“三分造、七分管”,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从实招看实效,科学举措落地有保障
顶层设计引路,基层实践探路。一年来,科学绿化理念在各地落地生根的过程,也是各地转变思路,积极探索科学绿化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的过程。
在资金投入上,国家林草局推动科学绿化投资方式不断优化,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实行差别化林草投资补助。
大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将国土绿化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探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学绿化的机制和模式。重庆创新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全市共签约8单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总成交金额9.06亿元。福建组织编制国土绿化项目储备库,引入各类企业参与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对接,采用林权抵押、产权融资等方式,保障科学绿化资金投入。
在乡土树种草种良种壮苗供应上,2021年,我国新建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采种基地62处、保障性苗圃基地641个;国家林草局首次发布我国主要草种目录,在牧草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修复用草等草种类型,突出草原的生态修复功能。
在督查考核上,科学绿化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科学绿化推行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各级林长的考核评价。安徽将科学绿化贯穿于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陕西推动科学绿化责任制与全面推行林长制融合,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科学绿化职责。
科学绿化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落实生态惠民。
虎年春节过后,山东济宁大束镇崮寨村的村民高洪民加入了村绿化队,上山挖坑垒围、绿化荒山,24天挣了3000多元。今年春季造林季,仅崮寨村就有120多名村民参与荒山绿化。新冠疫情之下,能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挣,老百姓很乐呵。
山东把山体绿化与创设公益岗结合起来,推广“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开发使用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探索群众通过造林护林增收的有效路径。
一年来,科学绿化的理念融入谋绿、植绿、护绿的全过程,国土绿化展现出新风貌。
一年来,科学绿化的举措贯通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各方面,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
科学绿化稳健开局,提振信心,鼓舞气势。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始终保持定力,充满信心,秉持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尊重、对绿色的执着,推动科学绿化行稳致远,书写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