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四五”期间将治理沙化土地465万亩
www.ayx.com 政府网 //www.gztrp.net 2022-06-29来源: 陕西省林业局

陕西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也是阻挡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和屏障。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4204万亩、沙化土地面积2030万亩,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3.6%和6.6%,全省99%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在陕西榆林。

1950年4月,陕西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防沙治沙规划,拉开了陕西治理毛乌素沙地的序幕,“引水拉沙”、“前挡后拉”、“沙障造林”等技术的探索推广,“流动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技术引领全国,大幅度提升了防沙治沙成效。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先后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全面治理荒沙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地方重点治理项目,土地沙化呈现出面积减少、程度减轻、扩展趋势逆转三大变化,陕西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防沙治沙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陕西沙区仅存的5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固定率达到91.8%,沙区植被覆盖率达到60%。据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监测显示,年均沙尘天数5.8天,较“十二五”下降24.3%。年均蒸发量1552.8毫米,较“十二五”下降5.2%。沙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4.8%和60%,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固”的历史性巨变,防沙治沙迈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沙区林分结构明显优化。沙化土地治理由注重规模速度型向提质增效型发展转变,通过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森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百万亩樟子松人工林基地、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工程项目,先后建成了万亩以上樟子松基地示范点40个,对沙漠腹地近30万亩退化林地进行改造提升,对3个10万亩以上沙地柏林实行封禁保护,对30多万亩樟子松、侧柏等针叶树进行了抚育,对50万亩沙柳开展了平茬复壮。常绿树种面积由2005年的50万亩提高到目前的230万亩,沙区正逐步建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质效明显的多功能防护林体系。

综合示范模式丰富多样。陕西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沙化土地治理模式。除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治沙综合技术外,近几年形成了樟子松造林围栏封禁管护、沙地公路景观型防风固沙林示范、黄土覆沙区综合治理、大荔复合型产业化治沙、林草牧融合发展治理、沙漠生态园治理、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治理模式,先后建立综合治理示范点30余个,完成推广示范面积达15万亩,其中完成2016-2020年度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区任务4.15万亩,完成中央投资2175万元。

封禁保护建设成效初显。陕西在榆林的榆阳、横山、靖边、定边4县(区)的重点生态区位各建立了1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各项目区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在封禁保护区设置围栏、界碑、管护站等设施,采取辅助生态治理措施,严格禁止一切破坏植被活动,维护地表原始生态,促进植被自然修复,全省封禁保护区内近90万亩沙化土地植被正逐步自然恢复,封禁保护成效开始显现。

主要经验做法

坚持目标引领,逐级夯实责任。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将防沙治沙纳入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建立防沙治沙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和核查验收制度,逐级夯实目标责任。各地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治沙,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经常抓、几套班子合力抓,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性工作机制。

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综合治理。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对半固定沙地,采取封沙育林、封禁保护和人工造林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对林分质量不高的沙地进行提质增效,在灌草植被中营造针阔叶乔木树种;对偏远沙区实施生态移民、封禁保护,促进自然修复;在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全面实施绿色长廊工程,建设环城镇防护林带,加快村庄绿化美化,沙区城镇到乡村的绿色主框架初步建成。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全面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等管理机制,对治沙企业、个人优先发放治沙贴息贷款。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实行技术承包,积极推广抗旱实用新技术。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文冠果、大樱桃、黑枸杞等引种栽培科研试验,丰富了沙区经济林树种。实施造林机制改革试点,按照“因地制宜、以林施策、产权明晰、多元参与”原则,推行“育苗造林一体化”“育林购绿一体化”“先造后奖代补式”“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模式,激发治沙工作活力。

坚持产业带动,凝聚发展合力。坚持防沙治沙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新建经济林20万亩、改造低产经济林30万亩,培育各类苗木花卉超10万亩,以绿豆、小米、荞麦为主的沙区特色小杂粮种植面积150多万亩,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280万亩,大漠蔬菜基地3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林果业、农牧业、果蔬加工业等为主的沙区产业化、生态化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工作措施

目前,巩固和提升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成果任务依然艰巨,也是陕西“十四五”期间向深绿色迈进的关键。陕西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提高沙区植被质量,着力构建陕西防沙治沙新发展格局。一是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执行《防沙治沙法》《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筑牢沙区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坚持系统治理,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和矿区植被修复治理,年度实现治理沙化土地93万亩以上。三是坚持科学治理,突出提质增效,科学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工程,深入开展森林抚育,加大退化林修复,改善沙区林分结构,提升防风固沙功能。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沙区新型特色产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沙区生态经济体系。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