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科学防治 人与自然和谐——沙化、石漠化地区省份林草局长描绘“十四五”
www.ayx.com 政府网 //www.gztrp.net 2021-06-17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多举措巩固治沙成效

“十四五”时期,山西将大力实施山川披绿工程,着力提高沙区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致力改善沙区群众生活水平,打造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沙区林草体系。

坚持依法治沙,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党政领导防沙治沙责任。坚持科技治沙,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阔针科学混交,乔灌草立体搭配,封飞造一体推进。坚持产业治沙,挖掘培育乡土树种,改造提升现有干果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引导培育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扎实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品质一流的沙产业体系。坚持综合治沙,围绕提升功能效益,大力改造低效林,严格管护未成林,科学经营现有林,统筹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自然保护区,多举措巩固治沙成效。(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袁同锁)

四项措施破解沙化难题

辽宁是沙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将采取4项举措破解沙化难题:

一是规划先行,引领发展。科学编制《辽宁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5年)》,以辽西北科尔沁沙地和辽河流域沙地治理为重点,逐步形成“区域综合治理、提升生态功能”的治理新格局。

二是科学绿化,工程带动。“十四五”期间,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工程。

三是科技支撑,提升应用。重点开展“辽西北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集成及生态产业发展示范”“亚湿润干旱区沙地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及“辽西沙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四是依法治沙,强化监督。严格执行《防沙治沙法》《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加大执法监督,定期专项整治,继续推行禁止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滥排污、滥用水资源的“五禁”制度。(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金东海)

防沙治沙保障生态安全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通过“6个强化”,超额完成防沙治沙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防沙治沙纳入沙区领导任期责任目标考核,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强化资源保护。继续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占用林草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护沙区植被。三是强化环评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对林草植被的影响。四是强化工程措施。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项目的制度规定,保证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实施。五是强化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积极投资沙区,开展植树种草、创办绿色产业。六是强化示范引导。

下一步,黑龙江将通过编制和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广泛筹措防沙治沙资金、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沙区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科技和典型示范引领、严格环境准入、加强社会舆论宣传等措施,继续抓好防沙治沙。(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王东旭)

科学持续推进石漠化治理

经过13年的连续治理,湖南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石漠化程度逐步减轻。

“十四五”时期,湖南将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努力打造石漠化治理“湖南新模式”。

一是坚持科学布局抓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区域治理的思路,科学做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在湘桂岩溶地区的23个县(市、区),紧扣植被恢复,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草地建设7.5万公顷。统筹使用资金,突出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注重与全省生态廊道建设、国土绿化等项目结合。

二是坚持科学防治抓成效。遵循岩溶土地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实现标本兼治和综合防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石漠化治理模式和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机理研究,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和模式。完善相关制度,实施依法防治。

三是坚持改革发展抓特色。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果、林药、林油及草食畜牧业。结合湖南15个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湖南省林业局局长 胡长清)

治理石漠化助力区域农业现代化

贵州省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贵州石漠化土地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融合”的原则,科学安排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草原改良等工程,统筹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3550平方公里。开展“黔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工程”试点,促进林下经济、草食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使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石漠化区域农业现代化。(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 张富杰)

接力新征程 扬帆再起航

内蒙古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别达到9.14亿亩和6.12亿亩,占全国的23.3%和23.7%。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加快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落实封禁保护修复制度和林草保护制度,促进林草植被自然修复,防止新的土地沙化。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分区施策。科学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防沙治沙规划》,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根据沙区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承载力,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积极采用乡土树种,适地适绿。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防沙治沙长效机制。五是坚持产业拉动,绿富同兴。优化沙区产业结构,构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的现代沙产业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郝影)

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行动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科尔沁沙地、嫩江沙地和苏打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十四五”时期,吉林将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一是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争取防沙治沙造林种草还湿空间。启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采取国土“三调图”、林地“一张图”等多图叠加和现地复核相结合办法,筛查林地草原湿地图斑,并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接落实可造林种草还湿地块。

二是落实造林绿化扶持政策,吸引多主体参与防沙治沙。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及国家造林绿化扶持政策,鼓励吸引企业、社会、造林合作社和造林大户等多主体参与,增强防沙治沙动力。

三是运用生态建设产业化思维,推进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造林治沙。突破以杨树为主的造林治沙格局,大力推广文冠果、山杏、樟子松嫁接红松等生态和经济兼用型树种造林。(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孙光芝)

加强石漠化治理 护荆楚江河安澜

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9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和幕阜山片区。科学实施石漠化治理对维护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安全十分重要。

“十四五”期间,湖北将持续推进石漠化治理。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做到既体现流域、区域治理一体化,又兼顾不同地域特点、产业特色,实行差异化治理,增强规划的操作性、实效性。二是坚持科学治理。以流域和区域为单元,统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采取公司化、专业化治理模式,科学开展石漠化治理。三是创新治理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石漠化治理。将“治石”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培育具有市场优势和生产潜力的林特产业,变石为“绿”、以石致富。(湖北省林业局局长 刘新池)

“三个坚持”科学治理石漠化

广西是全国岩溶土地分布面积大、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十四五”期间,广西将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治理,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宜封则封、宜造则造,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等综合措施,稳步提升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盖度。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突出重点、精准实施。发挥植被恢复措施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整合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快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推动石漠化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协同发展,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推广生态和经济效益兼优的治理模式,推进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改善与绿色富民协同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 黄显阳)

创新机制统筹治理石漠化

云南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岩溶面积1122.9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5%。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统筹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一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和空间规划,科学编制方案,合理配置工程,利用综合措施系统治理。二是进一步争取支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建设力度。三是进一步总结提炼,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狠抓难点、弱点,强化科技攻关,建立完善石漠化治理科技支撑和监测评估体系。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将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抓好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生态种养、森林康养等相关产业开发。五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创新石漠化治理投入机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参与石漠化治理,完善土地支持政策。(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万勇)

为建设美丽沙区而奋斗

陕西是全国沙化土地治理重点省份,先后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盖度超过60%。

“十四五”期间,陕西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着力巩固和发展榆林毛乌素沙地绿色成果,持续增强“绿肥黄瘦”趋势,弘扬榆林治沙精神,着力构建陕西防沙治沙新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依法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和矿区植被修复治理,实现年均治理沙化土地90万亩以上。三是坚持科学治理,突出提质增效,科学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强化退化林分修复措施,提高沙区植被林分,提升防风固沙功能。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沙区新型特色产业,建立健全沙区生态经济体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 党双忍)

科学推进沙漠生态系统建设

“十四五”期间,宁夏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防沙、用沙结合,科学推进沙漠生态系统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总结推广成熟治沙模式,创新沙漠治理体制,科学固沙治沙防沙,防止沙漠扩大、沙地蔓延、沙尘飞扬。

二是积极发展防沙治沙先进技术和沙产业,合理开发沙漠旅游、沙漠种植、沙漠文化。加强荒漠化防治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一批沙漠公园和防沙治沙技术交流平台,争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修复合作机制”,建成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

三是加强主要沙地边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实施锁边防沙固沙工程,人工措施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大力治理流动沙丘,在适宜地区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构建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带和绿色防沙治沙阻隔网,阻止沙漠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侵蚀,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徐庆林)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十四五”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草局将通过防沙治沙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绿色生态屏障。

一是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制定系统严格的封禁保护修复制度,用最严格的手段保护沙区植被和荒漠生态系统,创造生态自然修复的条件,促进植被自然恢复。二是以水定绿,科学防治。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科学营造荒漠地区林草植被。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推广乔灌草结合的防治模式,提倡无灌溉造林、低密度造林育林等模式,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三是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重点区域规划实施防沙治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四是政策引导,联防共治。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大投入、政策引导和提供保障,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阿合买提江·米那木)

在荒漠戈壁建成更多“沙海半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与干旱、风沙、盐碱长期斗争。67年来,兵团在荒漠戈壁建成了一个个路渠纵横、林带成网的“沙海半岛”。

“十四五”期间,兵团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计划新增治理沙化土地300万亩。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学恢复林草植被。以加快退化林修复改造、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推进防沙治沙事业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黄然)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