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 政策指导

唐守正:森林经理学的回顾与思考

2023-04-10 来源: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优秀学术报告 2019》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森林经理学的回顾与思考

唐守正

引 言

林学(Forest Science)诞生于18世纪中叶,森林分布地域广、生命周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森林和生态的密切关系,是林学与农学的基本区别。需要大尺度长时间分析森林的生长与演替,并以此为规律安排林业活动,这就是森林经理学(Forest Management)的主要研究内容。它的核心成果属于林学的基本思想的范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成为每个林学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林学的龙头学科。森林经营与森林经理学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和我国林业形势的发展,我国森林经营重点的转向,需要回顾森林经理学的发展历程,厘清森林经理学的发展方向,让其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本文提供了一些笔者的思考,请批评指正。

一、林学思想的发展

在林学成为独立学科后,世界林学思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木材的永续利用、森林多功能利用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木材的大量需求,造成早期工业国家大量采伐森林,森林经理学正是为应对人类对森林的大规模破坏而出现的,提出“木材的永续利用”的思想观点。随着对森林认识的加深,1960年第5次世界林业大会的主题被定为“森林多功能利用”。林学的主流思想由保证“木材的永续利用”转变为“提供森林的多种效益的利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经过一系列林业国际行动,行业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这一观点,在1992年里约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国际认可。林业的基本原则已经由“森林多功能利用”发展为“森林可持续经营”。

由“木材利用”转变为“经营森林”,包含着2个基本转变:①以木材生产为目的转变为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②以利用为目的转变为以可持续森林经营为目的。

森林经理学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森林利用与森林保护的矛盾急需一种学科来研究解决。但是经过200余年的实践,森林经理学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可持续森林经营(简称森林经营)是解决森林保护和森林利用矛盾的钥匙。前两种森林经营思想,只强调了森林利用(对森林的索取),而忽略了对森林的投入(对森林的回馈)。经营森林应该既有产出也有投入。通过森林经营的投入(营林工作)加速正向演替,产出是森林对投入的回报。森林利用和保护在这种对立中统一起来。这应该是世界的基本共识,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肯定了森林管理对增加碳汇的作用。

现代森林经营可以定义为:一个森林经营体系是一个森林经理计划对林分整个生命过程的实施。它包括3个基本成分,分别为收获、更新、田间管理,来模拟林分的自然生长过程,达到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

这个定义(在中文语义中)包括了4个基本准则:

(1)森林经营的目的是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因而必然是高效的和多功能的。

(2)森林经营包括一个现实森林的整个生命过程,因而需要全周期经营。

(3)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是模拟林分的自然生长过程,包括更新、连续覆盖、森林结构调整、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4)认真执行森林经理计划,森林资源管理的原则需要跟上林学思想的转变。例如从以林产品为管理重点转向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管理重点。

二、我国森林经营历程简述

早在20世纪初森林经理学传入我国之时,林学专业便开始开设森林经理学课程,林学从农学中分离出来。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立了国家、省和经营单位级的森林调查队伍,建立了国家、省、经营单位的三级森林调查体系。我国完成了全国森林区划,建立了各级林业局(场),编制了多种专业用表,编制了国家森林规划和经营单位级的施业案,基本满足了当时国家对林业的需求,对林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保护森林,防止森林采伐像“割小麦”一样,把一片林地一扫而光,林业部提出“森林分工论”,强调要保留母树林和其他各种用途的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施业案虽然仍然在编制,但基本没有应用于指导森林采伐。

为了进一步控制森林采伐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执行“采伐限额”行政指令,基本上废除了施业案编制,二类调查由企业行为转为政府行为。生产制度上的变化导致一些人认为森林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提供资源消长数据。森林经理学的核心目的——如何安排林区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的作业(旧时称轮伐期)已经丧失。

为了履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森林经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理论上经历了几次大讨论,我国逐渐明确了森林经营的目的和技术路线,包括:实行了天然林保护、森林分类经营,引进了以恒续林为蓝本的经营方式,开始了全国森林抚育工程并修改了森林抚育规程,开展了战略储备林建设项目,完成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纳入了“十三五”规划等。

从我国森林经营的历程,可以大致看出一条脉络,为了在满足木材需求的基础上保护森林,相关的探索从单纯的行政手段走向依靠科学制订计划的发展之路。

三、什么是森林经理学

18世纪,德国首先出现了“森林经理学”这一概念,其含义是森林筹划,之后被翻译成英文(Forest Management)、日文(森林经理)等。21世纪初,中国林学专家将日文直译为“森林经理学”(对比森林经营)。古典森林经理学以木材为主线,内容包括森林区划调查、规划、作业法和组织施业、财务分析等。目前,我国已经把财务分析划归林业经济学。

我国森林经理学的内涵是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的,获取必要的数据,分析数据从而确定在什么地点、对什么森林、在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措施的理论与技术,可以概括为“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制订计划”和“组织经营”。广义的森林经理学指上述的学科群,核心是“数据获取”和“制订计划”。由于森林经理学的研究内容必然涉及林学的发展方向,因此林学界认为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的龙头学科。简要地说,森林经理学研究“做什么”,森林经营学研究“怎么做”,因此森林经理学的发展与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实践基本同步。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我国森林经理学的“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使用遥感技术估计森林蓄积量和制作森林分布图的实验获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完成了用GIS分析和管理经营单位级森林资源的实验,当时的设备、技术和成果虽然很粗糙,但是却标志着一项新技术的诞生。21世纪以来,遥感、GIS、GPS、互(物)联网、模型等已经成为森林监测和数据分析的常规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也开始在林业规划中得到应用。新兴的对地观测技术包括高分辨传感器、无人机和近地观测,尤其是激光雷达的研究受到特别重视,有希望成为解决森林监测中一些困难问题和加强森林生态监测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对于森林碳汇的计量和估计取得了显著进展。这项工作基本上属于“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范畴。

对于“制订计划”这一核心任务,除重述古典木材均衡生产的理论外,其他仅有一些零散的实验研究,例如探讨一些林区和林分水平的数学规划方法(必然用到模型和模拟技术),几乎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因此,我国出现了森林经理学改名(取消)的风波。

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森林经理学需要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根据森林经营的基本准则,制订森林计划的理论必须回答2个基本问题:①什么是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②怎样以人工手段促进森林达到目标状态。

原始林是植被与环境长期适应和演化的结果,是最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我们规划森林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我国森林经过长期破坏,已经很少有原始林,但是一般还存在破坏较少的森林,可以发现原始植被的线索。这为我们研究什么是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参考,包括它的树种结构、混交方式、垂直结构、更新规律、下木和植被、土壤结构等。这是森林规划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理解森林对计划经营活动的反应,森林作业计划必须知道作业的后果以指导制订计划。这一点应该作为森林经理学和森林经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

古典森林经理学有2个主要学派:法正林和连续覆盖。发展到现在演变出许多流派,如森林调整和近自然林。约100年前,二者就有争论,开始了百年实验对比。

由于2次世界大战,没有完成实验。到21世纪,越来越多的林学家倾向于以连续覆盖为基础的森林经营方式。甚至有林学家提出:近自然林业是可持续林业,反之则不可行。近自然林业是改善森林而不仅是为未来保存(preserve)森林,是提高森林的整体效益而不仅是平衡各种矛盾的效益。

现如今,我们应该结合我国林业实践,加强森林经理学体系的建设,以应对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 2017年5月第五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来源: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优秀学术报告 2019》,《森林经理学的回顾与思考》一文编辑节选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