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我国第四大沙区,也是三北工程重点省区,是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要战区。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笃定防沙治沙目标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走出了具有青海特色的防沙治沙路子。全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林地总面积达到110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6.3%,近10年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双缩减”态势。2023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454.72万亩、防沙治沙任务146.18万亩,全省三北工程区“双重”项目完成建设任务546.68万亩。海晏县克土沙区、都兰县、贵南县等地荣获“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称号。
立足实际 系统谋划
青海省地处高寒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青海省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区涉及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6市(州)的31个县(市、区、行委),总面积35.6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51.1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9.8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14.15%。
根据中央部署,立足青海实际,青海省确立青海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将以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为防沙治沙主阵地,组成核心攻坚区;在核心攻坚区的基础上,充分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重大规划,优先选择生态区位重要、防沙治沙和林草保护修复任务较重的区域,部署协同推进区。
青海省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青海省实施方案(2021—2030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和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青海片区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多制协同 五长联动
为解决工程建设管理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青海省注重制度集成创新,建立了多项工作机制。建立青海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并确立6项工作规则,及时召开第一次协调机制会议;与三北工程区六州政府签订“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构建了防沙治沙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管理责任制;建立“林(草)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和“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双包五联”“五查五促”工作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
创新模式 全力攻坚
青海省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强化区域联防联治,聚焦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锁边、固源、巩固”同发力的治理路径,积极打造“2+1+12+N”防沙治沙新格局。
以“柴达木盆地沙漠边缘阻击区、共和盆地沙地歼灭攻坚区”2个核心攻坚区,“青海湖流域沙地综合治理区”1个协同推进区,共和盆地贵南县黄沙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109国道沿线等12个重点区域周边沙漠边缘关键带,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着力解决好沙患、水患、农田防护林、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沙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等7大瓶颈制约问题,力争3年时间针对重点区域突出沙患问题。
项目支撑 精准发力
青海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三大标志性战役,紧紧抓住工程项目这一“牛鼻子”,青海省三北工程六期2024年拟申报重点项目26个,其中中央预算内计划推进综合治理重点项目22个,中央财政计划推进巩固提升重点项目4个。同时,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枸杞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与防沙治沙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风吹林木动,已难起沙尘。新的一年青海省将继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项目谋划储备,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打好打赢青海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