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行进到1949年。一个独立、统一、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犹如朝阳,即将喷薄而出。
“政协会一开,给了我耳目全新的感觉。”社会学家费孝通这样记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景。1949年9月21日,中南海怀仁堂,费孝通正是作为662位代表之一参会,他回忆:“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这也是中国政治生活的“第一次”。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平各界群众在中南海新华门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资料图片
开国气象
“大家的掌声持续不断。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回到住处才感觉很痛。”耄耋之年的台盟中央原副主席田富达也是这一次会议的代表,回忆起当时的盛况,他仍然激动不已:“中南海怀仁堂里,穿长袍的、穿西装的、穿军装的、穿中山装的……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
参会之路并不容易,然而北上途中,民主人士豪情满怀,逸兴横飞。诗人柳亚子提笔赋诗:“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乘风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叶圣陶在日记中用“涓泉归海”表达激动心情,称此番盛世“生平罕见”。
从中共的领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到著名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济深、张澜、黄炎培、马叙伦,再到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从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司徒美堂,再到文化名人梅兰芳、程砚秋;还有原国民党方面的张治中、程潜、傅作义……
参会的每一个名字,都自带“流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说,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政治认同、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等。
这场盛会高朋满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民主协商、团结合作、共襄建设新中国大业的政治局面,是全国各族人民、各界群众空前团结的政治气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宽广胸怀。
有人把这种荡气回肠的胸怀和气魄称为“开国气象”,它彰显的是民族复兴的气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气象,是各族人民和各界群众大团结的气象。
“协商建国成为中国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的一个光辉典范。”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原主任张献生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资料图片
民主实践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里,展示了一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席次图》,纸张已磨损泛黄,并有穿孔和折痕。
会场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会上每一个问题,都经过充分协商确定,协商民主的新实践给每位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用手指着五星红旗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他的话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黄炎培先生后来发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一文,说这一年“‘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一年“是每一个人抬头的第一年,是群众抬头的第一年,今后我们做人,不可以不认识人,不可以不认识群众”。
接下去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了:这一次会议为新中国诞生作了全面准备,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此后,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政协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王小鸿说。
大道之行
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从探索改革路到实现中国梦,经过70多年的发展,协商民主精神已经广泛遍布我国政治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政府行政的各个环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中国的抗疫成果与经济回暖为世界注入温暖与力量,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同舟共济、肝胆相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出主意、想办法,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更加生动地说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秉持初心
历史在千百万人的奋斗中延展出壮阔的画卷。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毛泽东同志从中南海向世界发声。
70年后的2019年,也是在9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铿锵有力: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7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正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更为成熟。从加强理论学习,到树立“一线思维”,履职能力不断提升;从双周协商座谈会,到远程协商会,协商议题更加精准;从网络议政,到考察调研,履职方式不断创新;从“委员讲堂”到“履职App”,履职平台不断完善……
新时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政协委员们“把情况摸准,把问题看清,把建议提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政协委员们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成为抗疫路上的“硬核”力量。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在这一条先人铺就的大道上,每次协商、每次履职,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事业更往前走了一步。(本报记者 俞海萍)《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