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涉及川、陕、甘三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大熊猫从数量到栖息地面积都位居全国前列,因此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前,记者来到平武县实地探访,这里正在依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范围进行打桩定标。
位于四川绵阳平武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岷山大熊猫种群的中心地带。这里覆盖了16个乡镇48个行政村,汉、藏、羌、回等民族的4600多户居民在这里生活。
记者:在这里大约生活着多少只大熊猫呢?
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 杨逍:从最开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时候的200多只,已经增长到了现在的335只。
杨逍告诉我们,大熊猫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保护区是维护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正常生存、繁衍、迁徙的关键区域,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是指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建设生态廊道的重点区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居民等人员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
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 杨逍:这个地方虽然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但我们保护的物种不仅仅是大熊猫这一个物种,还包括在它伞护下的其他野生动植物,云豹、牛角羚,还有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刚才上来树上留印的地方,就是黑熊抓树的痕迹。
记者:这么看来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仅是大熊猫的公园。
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 杨逍:对,它是所有动植物的王国。
据当地人讲,只见其踪,不现其身,才是野生动物在真实大自然中的常态。即使在这片大山从事巡护工作十多年的李芯锐,也是去年才第一次在野外邂逅了大熊猫。
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 李芯锐:以前放牧比较多,低海拔的路边的竹林都被牛马吃了之后,遇见动物的概率特别少,去年禁牧真正达到成效后,现在一些小型兽类,比如说偶蹄目,斑羚、毛冠鹿、小麂……路边早晚散步或跑步都能看得见。
李芯锐的家位于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这次村里95%的面积被划定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这几天正在打桩定标,习惯了靠山吃山的村民们意识到,传统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 李芯锐: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个圈这么大,把我们包进去了,我们未来的发展在哪里?其实生态环保这些知识、这些概念如果跟老百姓讲,大家会听,但是跟他的行为不能产生关联。就是家里的一日三餐,是需要我来负责的,这个生态能不能给我钱。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党支部书记 乔良:就有老百姓就提出,既然把我们划到国家大熊猫公园去了,这样什么都不能做,能不能给我们解决社保。
对李芯锐来说,保护熊猫是他的职责,然而看看自己及周围人的腰包,也有点儿犯了难。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养蜂人 张玉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错了吗,我觉得没有错,问题是怎么一个吃法。
张玉波曾经是北京环境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他在北京林业大学做生态学博士论文时,就曾来到过这里。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养蜂人 张玉波:我做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与发展》。生态条件非常好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而我们就在想,如果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生态保护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既保护野生动物,又能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养蜂人 张玉波:分析完以后就发现产业的选择其实不是太多,养蜂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蜂箱放在一般控制区里,小蜜蜂可以飞到核心区里,去采集核心区里的花粉、花蜜,帮助核心区里的植物进行传粉。相当于我们在一般控制区,把核心区的资源也利用起来了。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养蜂产业成为这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主要产业,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大家却发现蜜蜂的成活率始终不高。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养蜂人 张玉波:蜂群损失了很多。我给他们寄了资料以后,没多久书记又给我打电话,说再也别给我们寄这些东西了,我们没人看得懂。我就想那干脆自己来。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金丰村党支部书记 唐正华:他给我打电话说,他要到平武县来搞养蜂,一个博士跑到我们这来搞养蜂,养蜂能挣几个钱,你为啥。
一位博士辞掉北京的工作,到大山里养蜜蜂,这个想法让当地老乡都觉得怪异。就在张玉波犹豫时,导师的一句话坚定了他的决心。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养蜂人 张玉波:我就跟导师也沟通过,他说,你就去吧,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但是山里不一样。
钻进大山的张玉波,尝试着将传统的棒棒蜂箱改造成格子蜂箱,不但使蜜蜂成活率大幅提升,蜂蜜的产量也比之前成倍增长。用小蜜蜂守护大熊猫,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养蜂人 张玉波:国家公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很多国外的国家公园里,是没有当地百姓的。我们有很大的潜力,包括带动当地的社区乡村振兴,包括这种绿色发展模式。就是我觉得可以走出一条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模式来。
临近春节,平武县林草局的杨逍正和同事们商量着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打桩定标进度,推进大熊猫重点区域种群动态监测调查工作。
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高村乡的村民们眼下正在工地上忙活着,今年开春后村里的民宿将建成,迎接远方的第一批客人。
而养蜂人张玉波正享受着与蜜蜂的亲密接触,他定制的两千个蜂箱正在加紧赶制,春节后将发放到农户手中,继续他们的“甜蜜事业”。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 高良 朱兴建 陈凯 四川台 绵阳台 平武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