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可可西里滴水成冰。巍峨昆仑山下,茫茫白雪覆盖了动物天堂往日的喧嚣。在保护区东缘,一座金色的藏羚羊雕像伴着晨光闪闪发亮,成为荒野中唯一的人居地标。
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1月1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队员邓海平、才文多杰、江措从保护站出发,开启了驻站巡线的一天。
三人小组最先来到保护站后面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这里占地550亩,分为大、小两个网围栏区域。才文多杰小心翼翼地打开网围栏的大门,可天气太冷了,他的手指还是粘到了锁头上。
用卫生纸简单擦拭流血的手指后,才文多杰和同伴一起在小围栏里数羊:“一只,两只,三只……一共九只,一只也不少。”说话间,才文多杰蹲下身子观察围栏内藏羚羊留下的粪便。“这九只小藏羚羊都是这几年巡山队员陆续从可可西里卓乃湖救助回来的,冬天天气冷,最怕它们闹肚子。”才文多杰说。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与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在一起(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每年5月到7月,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的雌性藏羚羊,都会迁徙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集中产仔。
“羊在前面走,狼在后面追。”一些小藏羚羊在遭遇恶劣天气、天敌袭击时容易与羊群走散。所幸,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在巡护过程中,遇到这种“落单”的小藏羚羊都会把它们抱回保护站。久而久之,一所“藏羚羊幼儿园”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建立起来。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与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在一起(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通过我们的救助,已经有50多只小藏羚羊从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重回自然。”邓海平说着走向了一旁的大围栏,他拿出望远镜一边观察围栏内的情况,一边告诉记者:“大围栏里有两只藏羚羊、一只藏原羚,这三只‘小家伙’正在接受野化训练,我们只能远观,不能离得太近。”
巡护完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后,天已经大亮。正当要回到保护站时,才文多杰指着围栏角落神秘地对记者说:“你没看到远处一双眼睛正在看着你吗?”
顺着才文多杰手指的方向,一只大鵟出现在记者眼前。
巡山队员告诉记者,这只翅膀受伤的大鵟,是巡山队员在保护站附近巡护时发现的。为了让大鵟尽快康复,队员们把保护站储备过冬的牛肉“贡献”出来。“我们三个人商量过了,就留下春节包包子用的肉,剩余的都归它。”才文多杰笑着说。
回到保护站后,三名巡山队员并没有休息。他们拿出一本巡山日志,用哈气吹了吹手心后,一笔一划记录着:“网围栏内今日未发现异常,救助藏羚羊身体状况良好。”“青藏公路2978公里处发现藏羚羊群”“今日巡线未发现车辆进入保护区”……翻看这本巡山日志,上面记录着驻站巡山队员每天的巡线路程,覆盖了保护站周围600平方公里的区域。
无人区,有人守。巡山队员的执着巡护见证了可可西里的生态变化,如今这里的藏羚羊种群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不足2万只,恢复增长至7万多只。
三名巡山队员告诉记者,这次他们驻站值班要到3月1日才结束。谈及新春愿望,巡山队员才文多杰说:“我希望救助的小藏羚羊茁壮成长,早日回到它们的家。”(记者王金金、周盛盛、李占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