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新春走基层> 文字新闻

新春走基层 | 重庆城口绿色富民产业绘新篇

2024-02-0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俯瞰祖国西南部,秦岭与大巴山脉犹如两条长龙横卧于川陕渝鄂四省(市)交界处。群山巍峨耸峙,白云掩映着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小城——重庆市城口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曾经,交通不便是城口县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今,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为大山深处的村庄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城口县走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路: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好生态、好产品是城口县最有价值的资源。“城口有优良的山水生态,也有优良的生态产品,尤其是城口腊肉、城口中药材、城口山地鸡。”在书记助农直播间,城口县委书记张继军热情洋溢地在镜头前推销城口的三大农货名品。

在“全季、全域、全龄”旅游发展理念引导下,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全面开花,生态红利逐步释放,绿色产业绘就城口富民新篇章。

传统山货蝶变 优势产业集群崛起

冬季的城口,别有一番景象。爬上一段山路,推开一户农家,家里的叔叔嬢嬢们都在忙着制作腊肠、腊肉。

城口腊肉是流传几百年的特产,在重庆是响当当的品牌。依据本地资源禀赋,城口县确立了“一主两辅”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一主”即城口老腊肉产业,“两辅”指的是城口中药材和城口山地鸡。

经多年发展,城口老腊肉产业已经培育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小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秦岭无闲草,巴山多仙药。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还造就了城口道地的中药材,共有千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

近日,周溪乡村民结队来到附近大巴山中的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2022年重庆林投公司在这里种下了1200亩天麻。“这些‘土疙瘩’可是金药材,市场供不应求,每斤能卖到15元。”基地负责人李守宝说。

“大巴山生态药谷”等称号让城口中药材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张继军亲自“挂帅”,担任城口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第一召集人,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

绿水青山为引 农文旅融合特色足

在城口,山连着山、水接着水,这里是距离重庆市区最远的县城,却保留着最珍贵的巴山原乡味道。

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字号招牌,足以彰显其生态优势。同时,作为革命老区,城口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20余处红色旅游地。一“绿”一“红”,奠定了城口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

沿着山间公路,车子一路驶向城口修齐镇白果村,整洁的村道两旁,废旧泥瓦片筑起的花台古朴又精致。

“这是修齐镇引进的直播工作室,平时用来直播带货、推广白果村旅游。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吸引了更多业态进驻。”在“助农直播间”,村干部袁井超介绍。

就在几年前,白果村到处都是闲置的庭院,杂草丛生,集体经济落后……

如今,修齐镇白果村“四面八坊三十六院”、东河村“五彩山庄”等正式迎客,实现年经营收入200余万元,带动5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7000元,以点带面促进整个镇域内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特色景观、农业产业融合。

一幅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条发展的蓝图正在城口县徐徐铺开。在这张蓝图里,绿水青山不再是“沉睡的资源”,而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生态产业。2023年1月—11月,全县共计接待游客530.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

瞄准富民目标 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得好不好,最终还要看当地群众“钱袋子”是不是鼓起来了。

“以前我们大都在外地打工,现在来基地采挖、搬运、分拣天麻,一天能挣120元。”城口县龙丰村村民王朝香说。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的建立,促进天麻产业发展、带动附近村民增收。

“公司已建成种植、收购、生产、销售、科研等全产业链,工厂和基地工人大多是附近村民,仅去年就吸纳就业200余人。”庙坝镇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加工基地负责人冉娟说。

2022年,天宝药业在城口县同22个乡镇16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签订了收购订单,收购独活、黄柏等5000余吨。其中,与庙坝镇8个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订单协议,对独活、连翘等12个品种进行保底价收购。村民在加工基地就业,人均月工资超4000元。

产业红利如春水润泽青山,给城口的乡村带来了活力。城口县农村居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余元,2023年预计突破1.5万元。

沿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城口的绿色富民产业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杨久栋 毛晓雅 王壹)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