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美丽中国相册> 务林人

李保国:誓把荒山变“金山”

2021-06-0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城出发,沿328省道西进,穿过一片平原和浅山丘陵,进入莽莽太行山区。顺蜿蜒的山路再行驶半个多小时,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映入眼帘,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同行的人告诉记者,被苹果树围起来的村子,是“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曾奋战20年的侯家庄乡岗底村。

霜降后不久是岗底人最忙碌的时节,家家户户在门前进行苹果分拣、套网、装箱,一辆辆货车进出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院,山腰小路上停满了从邢台市区及石家庄、衡水等地来的自驾车。

“我的一部分商品果卖给了富岗公司,剩下的这部分留给游客采摘。”岗底村村民杨和平种了4亩多富士苹果,今年预计毛收入10万元。

岗底村的苹果色泽好、个头大、水分足、口味脆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村里注册的商标叫“富岗”,如今是华北市场上的抢手货。

“可以论个卖,最高能卖到100元。”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沣军介绍说,富岗苹果富了岗底村。现在,全村栽有苹果3500亩,人均年收入4.5万元,家家开上小汽车、住上洋房。

30多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的贫困村。

岗底村山地多、平地少,种小麦、玉米产量很低。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有些村民开始探索种苹果,但种出的都是些“一咬一层皮”的“小黑蛋子”。

“九龙岗下穷山庄,八千亩山秃又光,三年五载灾不断,年复一年度时光。”交通闭塞,种啥啥不收,老百姓只能受穷。

1996年,岗底村发洪水,农田被淹、房舍倾倒,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经济林专家李保国随省里的科技救灾组来到这里,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心有不忍,便给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递了张纸条,上面写了自己家座机号和一句话——“如果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

这张纸条,将李保国与岗底紧紧连在一起。同年7月,李保国同妻子郭素萍搬进了村委会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驻村开展科技帮扶。这一待,便是20年。

那些年,李保国在岗底村进行小流域治理,封山换土,指导村里开展退耕还林还果,让8000亩荒山披上绿装;制定“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亲授各项技术,让200余户百姓依靠种植苹果、板栗等增收致富;借助邢台农校“送教下乡”活动,送100名岗底村果农读中专、62人读大专,培养了一大批乡村专家……

每年驻村200多天,李保国已经把自己当作岗底村的一员,村民们感恩、敬重这位“李老师”,小孩子见了会亲切地叫他一声“李叔”。

李老师会因谁种果树少了一两道程序而“生气”,会因谁家的果树生了病虫害而着急,他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他曾说,“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我就见不得老百姓受穷”。

常年高强度工作使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年仅58岁的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岗底村村民恸哭。

11月西风正紧,记者跟随杨沣军来到村北边的凤凰岭上,岗底人在这里为李保国修了墓、立了铜像。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精神的批示,被刻在铜像旁,格外醒目。

站在凤凰岭上远眺,板栗叶让万山黄遍,苹果、柿子、酸枣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再远处是岗底村办的6个公司办公楼和厂房,涉林果、种苗、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年销售额1亿多元,岗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杨沣军说,做得还远不够,希望把李老师的事业、精神不断发扬,持续传承。

李保国“治山、治水、用科技发展林果产业致富”的好模式走了出去。内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杨新海介绍,近年来,太行山下其他村镇学习复制岗底经验,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0.6万亩,百姓有了实打实的致富门路。

“富岗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头模式走了出去。内丘县的板栗、苹果等销售加工公司,高于市场价收购原材料,农民家果子销路有了保障;县里采用政府监管、扶贫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机制,进行收益分红。目前,全县20家扶贫龙头企业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带动1.6万人稳定脱贫。

一支由岗底村村民组成的苹果技术服务队也走了出去。这支队伍叫“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共65人,是李保国生前指导过的、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果农。他们继承李老师遗志,足迹踏遍邢台、邯郸、石家庄、保定、承德等地,最远到过山东和河南,培训了371个苹果种植村的5000多位农民。

“在李保国精神的感召下,内丘县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富岗产业扶贫模式、易地扶贫搬迁‘有事做’助脱贫、‘治未病’防贫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开花结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内丘县委书记张辉介绍,该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年财政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47倍,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到6个。

内丘县委还把党校建在了岗底村。张辉说,将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把学习李保国精神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把内丘打造成太行山区依靠生态与科技脱贫的样板。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