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橄榄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果树,宋《三山志》云:“橄榄木端直高耸,秋实,先苦后甜,脆美者曰碧玉”。果实用途广,作鲜食水果,先苦涩后甘甜,有谏果和忠果之称、吉祥果之誉,且含钙量高,有“山蚝豉”之誉;加工产品橄榄菜、凉果和蜜饯畅销国内外;入药是解毒能手。树脂用于补船,比漆胶牢固,古代潮州海商航海经商繁盛,得益于当地有丰富的橄榄木材及其树脂,用于造船和补船;用作熏香料,榄香清烈,胜于黄连和枫香。种仁可食用,广式“五仁月饼”其中一仁就是橄榄种仁,也可榨油,供食用、制肥皂或其他工业用油。
乌榄是我国著名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果树,也是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果肉和种仁的含油率分别是28%和45%。果肉腌制的“榄角”,为岭南著名配菜。果核供雕刻,成就了榄雕艺术,也富了农民,有“黑玛瑙”之称。种仁、木材、树脂用途与橄榄同。果、叶和根可入药。
树木档案
橄榄和乌榄都是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花两性或杂性。
橄榄:别名黄榄、青果、山榄、白榄、红榄、青子、谏果、忠果。原产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树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150厘米。喜温暖气候,能耐短时-3℃。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长。果期10-12月,熟时黄绿色,果卵圆形至纺锤形,长2.5-3.5厘米,外果皮厚,核两端尖,内有种子1颗。
乌榄:别名黑榄、木威子。原产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树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45厘米。喜温暖,不耐寒,能耐短时1℃-2℃。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花期4-5月,果期5-11月。果成熟时紫黑色。核果卵圆形,长3-4厘米,果径1.7-2厘米,核硬,两端钝,内有种子1-3颗。
百年橄榄树 郑玉德摄
传统嘉果 广受青睐
橄榄果生食,先苦涩后甘甜,生津润喉,益处颇多,有如忠臣之言,虽逆耳但好意良方,有谏果和忠果之称。
先苦后甜是中国人接受和喜爱的人生模式,橄榄因其这种独特的味道与众不同,内蕴积极向上和无限希望意象,被视为吉祥之果。
汉代《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宫,从植所得奇花异木,荔枝、橄榄……”可见橄榄在汉代就作为奇珍果树种植。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橄榄……味虽苦涩,咀之芬馥,胜含鸡骨香。吴时岁贡,以赐近侍。本朝自泰康后亦如之”,从三国时期起就作为贡品。晚唐五代时期,有一种“青果船”,专门在秋季果熟之时,到橄榄主产地福州运载橄榄,分赴苏、杭、京各地贩卖。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载:“橄榄,又名谏果、忠果、青果”。
橄榄在宋代和元代广受青睐,不仅是一种简单食物,还是友人间馈赠礼物的新选择,有嘉果之实用,其色、香、味都受到文人雅士赞誉。黄庭坚《谢王子予送橄榄》:“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赵蕃《倪秀才惠橄榄二首》“故怜枉作近南官,南果何曾上客盘。橄榄忽来蕉作裹,欣然却作近乡看”,诗人收到友人所送橄榄十分欣喜,竟忘却身在边远之地的苦闷,颇有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洒脱。元代洪希文《尝新橄榄》更是对橄榄称赞有加:“橄榄如佳士,外圆内实刚,为味苦且涩,其气清以芳。侑酒解酒毒,投茶助茶香。得盐即回味,消食尤奇方”。
宋元后,橄榄为嘉果的传统代代相传,至今广东潮汕地区人们仍把橄榄作为嘉果,逢春节都摆上一盘橄榄果,请客人品尝,有“新正如意,橄榄粒来试”的惯用祝颂语。在现代,橄榄果吃法多,除作水果生吃外,还加工成凉果和蜜饯等零食。凉果“甘草榄”酸甜可口,是岭南有名的零食。橄榄蜜饯更是畅销国内外。
橄榄作蔬 风味名菜
早在汉代,人们就根据橄榄“得盐即回味”的特性,把橄榄加工后作菜。有自家简单地用盐及香料腌后作家常菜,更有专门的作坊加工橄榄腌菜售卖,其中最有名的是用橄榄果肉制成的“橄榄菜”和用乌榄果肉制成的“榄角”(又称“榄豉”)。
家庭自制腌榄,就是把洗净的鲜橄榄果捣碎,撒上盐、姜碎和白芝麻等香料,拌匀后,装入器皿密封储存,放置月余即可食用。腌橄榄是下饭、喝粥和蒸肉的好配菜。地处粤西南的高州市,四季如夏,人们喜吃白粥,把白粥配腌榄看作是绝佳搭配,劳作后有一碗白粥配着几粒腌榄吃,就是最好的犒劳。
橄榄菜,广东潮汕地区特产,是以橄榄果肉和芥菜叶为主要原料,以红辣椒、蒜蓉、芝麻和花生等为辅料,经炒和煎煮等多道工序制成。橄榄菜起源于古代巧妇的勤俭持家,巧妇不忍因台风刮下的未成熟橄榄果浪费掉,捡回与腌咸菜余下的芥菜合煮熟食用,奇迹出现,橄榄与芥菜组合味道醇香,口感爽滑。薪火相传,长盛不衰,至今橄榄菜畅销国内外。
乌榄苦涩味浓,不宜生吃,宜盐腌后煮熟吃。腌乌榄作菜,历史悠久,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乌榄如橄榄,青黑色,肉烂而甘,亦可作蔬茹”。清代吴震方《岭南杂记》:“土人取其肉腌为葅,名曰榄豉,色如玫瑰,味颇隽”。榄角外皮黑色内肉紫红色,是久负盛名的岭南小菜,既是家常菜,也是酒楼食肆烹饪高级菜肴的配菜。榄角蒸鱼、猪肉和排骨等菜肴独具风味,鱼腥味尽去,肉中透着沁人心脾的榄香,醇而不腻,点缀整盘美食如黑金异彩,是岭南特色风味菜式。
榄雕精雅 令人叹绝
榄雕,是用乌榄果核雕刻成工艺品。乌榄核壁厚、质地坚硬细腻不易开裂、色泽红褐色,形状椭圆形,是天然的雕刻好料。榄雕始创于广东增城新塘镇,早在明代已经盛行。明代僧人以榄雕船赠香客以示“普渡”。至清代,榄雕作品作贡品。历史上最出名的作品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被称为榄雕之王,现存放于增城博物馆。
榄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榄雕继承传统,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手法,小巧玲珑,精雅别致,令人叹绝,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榄雕工艺品有座件、珠串、挂件、核舟等四大类50多种花式品种,深受人们喜爱,畅销国内外。
随着榄雕工艺品产销规模的发展扩大,对乌榄核需求不断增加,乌榄果售价不断上升。一个果售价几元至几十元不等,果核特大、壁厚、色深者更是价格奇高,一个果百元至万元不等,甚至整株树或整片林被收购商高价包下,乌榄成了农民致富的“黑玛瑙”。
药用甚广 解毒能手
《开宝本草》中称,橄榄“生食煮饮并消酒毒”。《本草衍义》中记载:“嚼汁咽治鱼鲠”。《本草纲目》记载:“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疼,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本草述录》记载:“解天行疫毒”。《岭南采药录》记载:“其果煎水洗,解疳疔毒”。
自古橄榄果就作为医药,主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食欲不振,烦渴,醉酒,鱼鳖中毒,鱼骨鲠咽,湿疹疳疮。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橄榄果中含钙特别高,100克果肉含钙204毫克,及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视黄醇、尼克酸等营养成分,常吃有坚齿、健脑和壮骨作用,特别适合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食用。而且其富含滨蒿内脂、东莨菪内脂、二甲氧基芪、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金丝桃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药用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防醉、解酒、解豚鱼中毒、护肝和抗乙肝病毒、保护胃肠道黏膜、利咽止咳、抗炎镇痛、抑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以橄榄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就有“青果蠲毒散”“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青果丸”等。冬春季节,每日嚼食两三枚鲜橄榄果,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间有“冬春橄榄赛人参”之誉。
《本草拾遗》和《岭南采药录》载:乌榄果有止血、利水、解毒功效,治痰多咳血、小便不利、乳痈。叶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根具舒筋活络和祛风湿功效,治风湿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烫伤。《本草求原》载:“功近橄榄”。当代医药研究发现,乌榄果、叶和树皮提取物富含挥发油和多种活性成分,有抗氧化、抗衰老、快速显著的降血压作用。
以榄为业 以榄为荣
橄榄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种质资源丰富,人们不断从实生群体中选育出优良品种,并不断研究创新培育技术和加工技术。
福州是橄榄主产地之一,其中闽侯和闽清的产量最多,是“中国橄榄之乡”。当今主要栽培品种有檀香、惠圆、长营、羊矢等10余种,檀香脆嫩清甜,香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有农民致富的“绿宝石”之称。
2011年“福州橄榄”获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闽江沿岸建成10万亩橄榄产业带,同年,包括橄榄果鲜食及蜜饯、饮料、酱、酒、茶的“福州橄榄”品牌,以18.8亿元价值进入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全国百强(第79名)。
广东普宁是“中国青榄之乡”,青榄是普宁大宗传统果类之一,全市种植面积8000多公顷,是“南亚热带青榄名优基地”,有30多个品种,主栽优良品种冬节圆,其果大肉脆、甘香味浓,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
广东增城是著名“乌榄之乡”,历史上一直广泛种植乌榄。民国《乌榄与白榄》:“查增城全县每年产乌榄总额,约一千五百万斤”,“妇女多斩榄仁为业,老幼者皆能为之”。长期大规模的种植,出现西山榄、牛牯榄等10多个品种,牛牯榄核大,主要用于雕刻,形成榄肉供作榄豉,榄仁作饼料和榨油,榄核作雕刻等传统产业。如今,增城的乌榄产业果、药、榄雕和乌榄古树林旅游观光并举,2020年5月,增城乌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胡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