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林草新闻> 生态修复> 有害生物防治

为生态安全守住防线底线——林草“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五

2024-01-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林草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大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构建国家公园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以一系列重大举措和行动,严守林草生态资源安全底线,坚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高水平保护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生态保护修复和林草资源管理的不断加强,各地绿色底色越来越浓,生态安全防线越筑越牢,发展潜力越来越大 (段勇 摄)

严格守住林草资源管理防线

2023年12月5日,国家林草局召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督查督办会,针对破坏林草资源问题,加大涉林草案件督查督办力度。这一举措表明,林草部门持续坚持对林草违法行为动真碰硬。

2023年,国家林草局认真组织开展森林督查和《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相继开展打击毁林毁草、破坏古树名木、三北地区林草湿荒资源综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对一些重要区域重点领域的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打击,挂牌督办12个问题严重地区和22起重点案件。

辽宁省林草局11月3日公布的情况显示,2023年,通过省林草局、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森林督查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全省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发生率下降了35%。辽宁的行动再次证明,只有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依靠严管,才能守住生态安全防线。

2023年,国家林草局首次开展林长制落实情况督查,将20个省份的督查结果以“一省一单”形式反馈各省级党委政府。向省级总林长发送通报、建议,督促各地严格保护管理林草湿荒资源。

这一年,国家林草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明确林地管理边界,确定“其他草地”全部按照农用地管理。开展草畜平衡示范区管理试点,启动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在青海西宁召开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与会专家分享了林草生态感知监测成果。

近年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生态感知系统建设应用不断加强。国家林草局研发建设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对接国家公园监测体系,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成果,推进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

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促发展和惠民生之举。如何让重大项目落地更快、效率更高?林草部门全力做好涉林草、自然保护地和沙化封禁保护区领域审核审批,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项目需要。

国家林草局成立稳增长涉林草要素保障专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国家级权限林地草地许可、重点林区林木采伐许可事项全面委托下放,减少工作层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林地定额管理方式,一次性下达各省“十四五”期间林地定额,并扩大提前使用下年度定额的比例,印发深化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十项便民举措,提高行政服务便利化水平。

各地加快办理重大项目用林用草手续。在四川,林草部门实行“并联审批”,审批用时平均提速60%以上;在湖南,简化审批流程,75%左右的林地项目在省政务服务大厅林业窗口直接完成终审;在内蒙古,50%以上重大项目涉及办理草原手续办结率高达99.7%;在云南,150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149个重中之重项目涉林草工作台账清单逐条落实……

2023年,林草部门办理完成涉林重大交通、能源、水利项目1307项,办结102项保供煤矿用林用草手续,分别使用林地草原39333公顷、5049公顷。数据见证着要素保障的超常规举措和力度速度。

随着生态保护修复和林草资源管理的不断加强,我国林草湿荒资源不断增加,各地绿色底色越来越浓,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首届全国林草行业森林消防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坚决守住防火防虫安全底线

2023年8月17日,黑龙江加格达奇,首届全国林草行业森林消防员职业技能竞赛收官。来自全国各地的35支代表队350名选手,在3天的理论和实操较量中显身手、展风采、促提升。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事关林草生态资源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面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明显上升的严峻挑战,国家林草局和各级林草部门积极防范部署,坚持防灭火一体化,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防、火情早期处置工作。

充分发挥林长制督查考核作用,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方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

强化预警联动、推动精准防控,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和宣传教育,做到守住山、管住火、看住人。建立森林草原违法违规野外用火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县实现全覆盖。

联合应急管理部、公安部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派出39个工作组152人次,赴20个高火险省(区、市)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包片蹲点工作,累计包片蹲点280天,与属地共同做好防火工作。以林长制办公室名义,及时向有关省区总林长发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示函、建议函。

强化火情早期处置,按照火灾风险等级,提早将专业队伍、装备部署到火灾高发地带,做到力量下沉、靠前驻防,发现火情立即进行早期处理,严防小火酿成大灾。

推广应用林草防火网络感知系统和雷击火防控技术,加大雷击火防控和处置力度。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航空消防、科技研发等方面深入合作,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和水平。

2023年,全国发生森林火灾328起,受害森林面积4134.06公顷,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3.74%和39.68%;发生草原火灾15起,较上年同期减少29%。

防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同样刻不容缓。

近3年来,国家林草局设立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科技专项,实施防治技术研究揭榜挂帅。出台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指导意见和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组织开展了疫情精准监测、疫源封锁管控、除治质量提升和健康森林保护等行动。

防治松材线虫病应急演练活动现场(陈君尧 摄)

建立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案件发现、报告、追溯、督办的闭环管理制度,人为传播疫情风险得到有力控制。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护松2023”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松材线虫病严重危害和快速扩散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攻坚行动设立的全国总体目标初步实现,县级疫区、乡镇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的数量实现“四下降”。

联合住建部、交通部等九部门部署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美国白蛾扩散势头趋缓,整体轻度发生。发生面积与上年同比,全国平均下降12.2%,北京市下降56%。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管理+技术”双轮驱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体系,现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国家及行业标准114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连年下降。

防治互花米草,也是一场防控外来生物入侵大战。

从五部门联合印发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到发布全国调查报告;从推动沿海省份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到在福建、山东两次召开全国防治工作现场会;从国家林草局启动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到各地因地制宜采用防治方法阻断互花米草扩散复发,近两年来的互花米草防治大战,展现出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

在互花米草治理中,坚持统筹谋划、科学防治,坚持因地制宜、系统修复,坚持全程监控、长效管护。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清除互花米草近4万公顷,为年度计划的115%。福建、山东、辽宁、海南等省已完成全域范围内的互花米草清除,全面转入管护和生态修复阶段。

互花米草除治作业(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林草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在森林草原防火防虫、防外来生物入侵上出实招、下功夫、守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力守住野生动植物保护基线

2023年12月10日,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在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开幕。国内外嘉宾聚集于此,观鄱湖美景,赏候鸟神韵。

2023年,江西将“观鸟周”升级为“观鸟季”,打造了一批景观化观鸟平台,策划了环鄱阳湖“观鸟+旅游”精品路线,让广大游客同赏候鸟翔集壮观,共护候鸟迁飞安全。

全球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我国,几乎覆盖了我国的全部领土和领海。2023年2月,我国正式启动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印发实施《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明确1140处为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林草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全面加强鸟类保护专项治理行动,以多举措保护候鸟及其他野生动植物。

近年来,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频频出招。

——两次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野生植物名录,以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积极开展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将野生动物毁损责任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组织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各地接收海关罚没珍稀木材和象牙及其制品。

——印发大熊猫出境相关规定,平安接回17只到期到龄旅外大熊猫。成立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设立大熊猫保护国家创新联盟。

——发布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科学布局5个国家公园和44个国家公园候选区、2个国家植物园和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环境。

——印发“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启动实施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程。

——启动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应急项目揭榜挂帅,持续推进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加快推动出台古树名木保护行政法规,持之以恒开展打击整治,全面提升科学化保护管理水平。

目前,全国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总体稳中有升,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绿孔雀及苏铁、兰科植物等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在我国野外曾一度消失的普氏野马、麋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华盖木、德保苏铁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生存区域不断扩大。

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巍峨云岭到南海之滨,森林葳蕤、草木苍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眼底尽是锦绣河山,心底皆为绿之向往。这是我国厚植生态文明理念、全面保护自然、有力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动例证。(记者:吴兆喆)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