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 试点示范

景观游憩松栎林文化建设类型经营模式

2023-03-09 来源:国家林草局资源司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1.作业法设计:松栎混交景观游憩林单株择伐作业法

1)森林对象或适用条件

适用于华北石质山区,土层较薄的褐土立地条件内的松栎混交林,主导功能为风景游憩林。

2)目标林相

通过开展单株木目标树经营,形成稳定、结构合理的松栎混交林,重点提高林分的异质性和景观质量。实施单株木经营,确认林分培育方向和经营措施;重点维护林分中优良单株,促进其茁壮生长;有效保护林下更新种;显著提高林分景观质量,完善林内配套设施,提升游憩质量。目标林分密度30-60株/亩。目标林相为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松栎混交比例为3:7。

3)全周期培育过程

第一阶段

油松人工造林,造林后按照人工林轮伐期经营方式进行包括割灌除草、透光伐、疏伐等系列抚育措施。但由于措施不及时或不到位形成油松和阔叶树种混交的低效林。

第二阶段

图1 松栎混交景观游憩林作业法全周期示意图

2.小班作业法案例分析

1)经营历史

起源为人工林。基本是1955年雨季造林,造林用苗为二年生幼苗,造林初植密度387株/亩。造林采用方法为水平条状整地方法,规格为宽40cm、深30cm、长3m品字形。为降低林分密度,80年代我场进行了大面积的油松疏伐作业,其后又分散地进行了一些疏伐作业。近几年,随着对森林景观游憩功能的逐步重视,针对油松的树种特性,为了提高其景观利用价值,进行了以近自然单株木经营措施、修枝、割灌为主的抚育措施,林分质量显著提高。

2)林分现状

林分位于Ⅰ分区七林班5小班,海拔216m,土质疏松,立地条件尚可。主要树种包括油松、栓皮栎以及少量侧柏。该小班中油松、栓皮栎正处于质量选择阶段,生长旺盛。在油松、栓皮栎深度混交地段,由于栓皮栎生长迅速,油松被压现象明显,而在两树种大面积团块状混交地段,竞争现象较少出现,两树种生长均为良好。林内密度偏高;林内自然更新情况差,林内通透性差,游憩可达性低、林分美景度不高;林内配套建设不完善。

3)目标林相设计

该小班油松、栓皮栎正处于质量选择阶段,生长旺盛。经营重点是促进油松和栓皮栎为主的栎类植物的块状混交结构的形成。通过林分清理、割灌、修除枯死枝等综合抚育措施,提高林下景观通透度及景观可达性,提高林分的景观质量及游憩功能。目标林相为油松栓皮栎块状混交林,混交比例为3:7,目标林分密度为40-60株/亩。

4)全周期培育过程(以当前介入阶段为起始点0年)

0年:伐除林分密度较高林分内的干扰木,同时伐除部分地段内因松栎深度混交而出现的油松被压木,从而达到降低林分密度,调整混交方式的目的。修枝、割灌提高林下景观通透度及景观可达性。选择干型好、高大冠形好的油松和栓皮栎为目标树,挂牌、扩堰,做集水树盘,堆积枯落物。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选择培育林下天然更新实生幼苗,如栓皮栎、白蜡、栾树等。

5年:继续实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作业,促进林下落种更新,天然落种数量不足的,在林隙间补植栓皮栎等乡土阔叶树,巩固加快松栎块状混交格局的形成。结合近自然目标树经营中的目标树标记,以及乡土树种保护等多种措施,开展配套设施建设,为开展自然科普活动创造条件。此阶段,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都得到初步调整,群落结构开始趋于完整,林分具备了开展风景游憩活动的基本条件。

15-25年:森林群落进一步演替,林中已出现了一些高大冠形好、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单株林木,栓皮栎也已进入中龄林。为进一步促进其径向生长,此时进行生长伐和修枝作业,林木生长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5-45年:修枝、割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保证松栎景观游憩混交林的动态平衡。

5)当前作业措施设计

进行林分本底调查,判定近自然度和林分发育阶段,确认林分经营方向及措施;开展单株木经营,选择目标树,确认干扰树和特殊目标树;目标树选择8-10株/亩,选择干型好、高大冠形好的油松和栓皮栎为目标树,挂牌、扩堰,做集水树盘,堆积枯落物;注重选择培育林下天然更新实生幼苗,如栓皮栎、白蜡、栾树等;天然落种数量不足的,在林隙间补植栓皮栎等乡土阔叶树;少量伐除个别干扰树,修除枯死枝、林分清理及割灌作业;铺设游憩步道(尽可能利用抚育剩余物);科普展示标牌及相关养生健身设施的建设。

当前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目标树单株木作业、割灌、修枝、保护天然落种幼树;建设游憩步道、自然观察径、森林大舞台、科普展示牌、森林体验设施。

3.示范林抚育作业照片

图2 示范林抚育作业前(左)和作业后(右)对比图

4.经营效果分析

1)树种组成

树种组成作为重要的林分特征,是森林类型划分的基本条件之一。12块样地调查的树种组成情况见表1。

在所调查的12块样地中,除P5样地的优势树种为栓皮栎外,其余样地的优势树种都为油松。在昌华景区内的5块样地(除P5)中,栓皮栎为主要伴生树种,林分类型属于松栎混交林,不同于人工林区的6块样地。在人工林的6块样地中,基本为油松纯林,其他伴生树种所占比例很小,这源于林分功能的定位。昌华景区内,为了提高森林的游憩功能,在油松人工林的营造上注重了提高树种的丰富度。而在人工林地区,在造林时,基本营造的是单一树种的纯林。

表1样地树种组成

2)植物物种多样性

对两类型林下灌木层及草本层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进行分析,详见表2。昌华景区内油松林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人工林区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抚育间伐的年限越久,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越高,相同油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间伐强度为15%),提前八年采取抚育间伐措施,可使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提高45%左右。相同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可达到2.534,Simpson指数可达到0.9左右。

表2 林分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3)林分结构

12块样地的林分株数密度统计见表3。两地区的林分株数密度有较大差异,昌华景区内林分株数密度大于人工林区林分株数密度。在上一经理期,林场在人工林区开展了一次疏伐作业,降低了人工林区的林分密度。昌华景区林分属于松栎混交林,未进行疏伐作业。人工林区的样地内,前三块样地林分株数密度较低,整体林分环境较好,林木生长情况较其他样地内林木好。

胸径反映了林木的生长状况,两地区油松林龄相似,但昌华景区油松胸径明显低于人工林区的油松胸径。昌华景区内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林木生长竞争度高,影响到林木胸径的生长。

经分析,人工林区样地的林分平均高整体略高于昌华景区林分平均高。昌华景区的平均林分株数密度为1050N/hm2,油松人工林区的平均林分株数密度771N/hm2。林分株数密度过大使得林木生长受限,树高生长减缓。

表3样地基本信息

4)直径分布

在样地指标统计中,林分直径分布图可以直观的反映整个林分内林木的生长情况,因此,通过分析直径分布情况可以掌握整个林分的长势。西山油松样板林的直径分布图见图3。

以图3可以看出(每种林分分别选取样地1、2进行作图),12块样地的林分直径分布基本属于正态分布,但P1、P4、P5、P6、Y4、Y5六块样地的直径分布多集中于第二径阶,即大多数林木的胸径在10cn-15cm之间,大径阶林木较少。而由其余六块样地直径分布图分析可得,林木胸径多分布于15-20cm的大径阶范围内,林分平均胸径较大,说明样地内林木生长情况较好。两地区样地对比可知,昌华景区样地内胸径在15cm-20cm范围内的大径阶林木数量低,人工林区的油松林多大径阶林木。结合林分株数密度分析,说明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林分内林木的正常生长。据研究表明,林分的生产力及林分生物量随着林分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图3 样地直径分布

5)生长与收获

目前营林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47.734立方米/公顷。由表3可知,经过系统的抚育间伐作业,两类型林分蓄积都有明显提升,远远超过其他林分平均蓄积量水平。特别是人工林区6块样地的林分蓄积量的提高更为明显。结合径阶分布特征可以发现,这6块样地中的大径阶林木单株数量明显高于昌华景区油松林,由此可知森林的蓄积量随大径阶林木的出现和生长显著生长快速提高,森林中少数优势木个体是构成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森林多种功能的主要承载对象。

6)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活力和多种服务功能

两种林分类型分别代表了风景型和游憩型两种不同功能定位。在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方面,风景型林分(即人工林区Y类型样地)明显优于游憩型,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与该类型的较长的系统抚育经营历史,抚育间伐措施有效实施。而游憩型林分(昌化景区内P类型样地)2011年以来较少进行间伐,林分密度相对偏大,故群落稳定性和蓄积生长量不及前类型。因此,说明抚育间伐对蓄积量的贡献较大。

从景观效益的发挥上讲,昌化景区林分乔灌草分层结构较为完整,开展了大量以提高林下通透性和视线可及度为目的的修枝作业,并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丰富林下灌木层和更新幼树、幼苗种类和数量,故林分呈现出相对丰富的层次结构,景观美景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人工林区内油松林。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