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湿地保护> 湿地风采

千湖之省·大美湿地 | 重回长江的麋鹿重新走向繁盛

2022-08-3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麋鹿家园

湿地档案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麋鹿及其栖息地。

鹿鸣呦呦,鹭鸟伴飞。

7月下旬的清晨,鹿群从睡梦中醒来,离开应急饲料基地,向长江天鹅洲故道水域移动。繁殖群还在,但交配已近尾声,吼叫和驱逐并不普遍。偶尔出现的鹿王身上沾满泥浆、角上挂着青草,以吸引异性。

这里是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1年,保护区成立。30年间,石首麋鹿从最初引进的64头发展到2500余头,形成了核心区、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4个种群分布区,遍布长江荆江河段两省九县(市),且全部实现了自然繁衍,恢复了野生习性。

麋鹿重回繁盛,持续有效的保护也使更多的物种受益。

鹿王争霸

麋鹿重回长江

麋鹿,面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俗称“四不像”。它是中国特有物种,神秘而祥瑞。它是皇家专用的图腾,是神兽麒麟的身体原型,也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随后自然扩散,一度生活在大半个中国。清朝末年,麋鹿在国内灭绝,只有少量流落海外。

1985年,中英两国签订协议。22头麋鹿从英国回归故乡,在北京南海子加以保护和恢复。

《墨子·公输》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北唯一以再引入陆生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南海子引进64头麋鹿,开始麋鹿重回原生地、进行野化训练、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

后顾之忧解除

2023年,将迎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再引入30周年。目前,麋鹿种群年自然增长率为15%,种群数量即将达到保护区环境容纳量的上限。

见证了保护区的发展和麋鹿重回繁盛,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温华军十分欣慰。

目前,保护区2.3万亩土地全部落实了权属。温华军说,没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这件事做不成。

麋鹿生存条件极大改善。天鹅洲故道水草丰茂,基本能够满足麋鹿采食需要。保护区还辟建了应急饲料基地,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情况下的食物供应也有保障。麋鹿喜欢戏水、泥浴。保护区水源充足,又建设了提排水泵站和管网,及时进行水体交换,以保证水源清洁。保护区拥有大面积的芦苇和旱柳林,为麋鹿产仔、避风提供了必要的隐蔽场所。

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麋鹿和保护区的背后是多家科研院所:与长江大学合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湿地恢复研究;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麋鹿疫病研究,定期采集麋鹿粪便及保护区内土样、水样,根据检验评估结果制定防控措施;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合作建立生态监测站,开展气候与植被变化研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开展麋鹿种群行为、栖息地等方面研究。

保护区沿边道路有标志牌、龙门架,过往车辆禁鸣限流、限行限速。保护区管理处与石首市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共建协议,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石首市人民法院还在保护区建立了生态保护司法基地。

更多了解麋鹿

从2017年开始,保护区每年推出监测报告。

监测因子共有8个,3S、无人机、红外相机、高点摄像机加上地面巡护,不仅麋鹿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环境需求、种群变化能够及时了解,保护区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也尽在掌握。

保护区记录到的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就有56种,近年来更是先后发现了黑鹳、东方白鹳、獐等珍稀濒危鸟类和兽类,且数量不断增加。

2022年4月26日、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重回长江的麋鹿》;5月22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将该片英文版向世界播出。

纪录片的主角是一头4岁的雌性麋鹿“团圆”,从小被人类收养,最终在人类的帮助下重返族群。

成功饲养“团圆”的是保护区管理科研科副科长杨涛和他的同事。他们还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进行了多年野外监测。

监测越久了解越多。

其他的鹿科动物夏天脱角,而麋鹿冬至脱角;其他的鹿科动物角分叉向前,而麋鹿角分叉向后,以便于在芦苇和旱柳间穿行;麋鹿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但仅能持续10秒;麋鹿在鹿科动物中尾巴最长,有利于在奔跑中保持身体平衡,还能用于驱赶身体后部的蚊虫;麋鹿蹄子宽大、蹄间有皮腱膜,更适宜在湿地活动;麋鹿不仅吃草和芦苇的嫩芽,偶尔也吃鱼和螺蛳……

因为麋鹿喜欢泥浴,所以保护区建了多处泥泞区;因为麋鹿蹄子不宜在硬化道路上行走,所以保护区的巡护道路按车轮宽度埋设砂石,然后覆土种草,同时保证车行鹿走。

管护巡逻

加速能力建设

保护区第一批员工王建福现在做后勤。1992年刚到保护区的时候,赶车割草喂鹿的工作干了一年多,“一天两车,上午下午各一车”。

最初的巡护靠双腿走、靠眼睛看、靠耳朵听,还靠鼻子闻,闻空气中有无异味,以判断是否有麋鹿死亡。

如今,实验室和必要的监测设备应有尽有,培训中心、宣教中心、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投资近1000万元的信息化升级工程年底前即可完工,新的博物馆在麋鹿回归30周年的时候即将落成。

温华军说,随着保护区麋鹿种群日益接近饱和,希望可以外调种群、建立种源基地,更希望能建立更大范围的麋鹿自然保护地。

他还说,地方政府和百姓对保护麋鹿付出很多,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麋鹿要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麋鹿博物馆可以开展自然教育,鹿角利用的前期研究在进行之中,保护区外辟建生态景区的工作也在推进。

麋鹿重回长江,故事仍在继续。(陈永生 赵辉 易红新)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