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年> 人物聚焦

宋士宝:创新营造林生产的技术能手

2021-03-3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他,长年累月奔波在青山绿林之中,顶风雪、战严寒,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基层生产第一线一干就是35年。2020年,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他叫宋士宝,是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新林林场的一名营林技术员。

严格督查确保造林质量

1985年,17岁的宋士宝从新林技校营林专业毕业,成为新林林场一名营林工作者。

35载的磨砺、35载的风霜雪雨,林场施业区143926公顷的每一个沟沟岔岔,每一个林班、小班,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岁月沉淀的不仅是他脸上的皱纹,还有他那丰富的经验和朴实无华的性格。35年多来,他把自己的心血和才智无私奉献给了绿色事业,每年管护区的造林当年成活率都达到95%,三年保存率在85%以上。自2014年停止商业性采伐以来,累计指导完成补植补造1万多亩,幼中林抚育3万多亩,且全部达标。

作为营林技术员,他一年四季都要在施业区内生产作业:春季,冰雪融化,要踏着遍地泥泞,抢抓时节做好更新造林;夏天,要顶着虫咬雨淋,安排幼林抚育;秋季,带着一身露水在伐区踏查;冬天,大雪封山,要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安排生产和抚育,查看作业区边界,跟踪检查作业质量。这些工作的责任和艰辛是巨大的,但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

工作中他以身作则、严谨务实的态度折服了每个人。春季的更新造林,为了做好充分的踏查、组织人员、调运苗木等前期准备工作,他坚持全天跟踪各个作业班组,与工友们一起工作,随时监督检查造林质量,一旦发现问题马上整改,保证苗木成活率。为加强营造林质量,他深入作业现场进行指导,每项工作都严格按照作业质量标准和作业流程,确保造林有成效。作为营林技术员,不管是在采伐作业量控制,还是林地清查等方面,他都缜密安排、严格要求。连续多年,他指导的更新造林、中幼龄林抚育等工作都得到检查组的认可。

宋士宝为森林抚育职工示范枝桠堆垛。 新林林业局供图

信任是干好工作的动力

在宋士宝眼里,领导、同事的信任和支持是他干好工作的动力和责任。

他反复深入辖区内了解施业区情况,对照林相图做好标注。每年在确定营造林作业中,他都积极为设计队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了营造林作业小班设计合格。在设计过程中,他积极跟随设计小队一道深入施业区选择确定设计小班,及时为营造林作业做好准备工作。在营造林过程中,他安排现场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资料进行作业,确保营造林作业的质量。每当下达营造林作业任务时,他都会现地踏查,实际复查小班边界,严格按照设计资料安排生产作业。为做好营造林,他要求作业班组做好对造林场地的清理,杜绝造林场地病虫害的发生。

常年野外工作,考验了他的意志,也考验了他的身体,多年来,由于不能按时吃饭,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直冒冷汗,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一下,或者去医院看看,但他总说挺挺就过去了,有时吃上几片药,然后又和大家一起投入工作中。

为了营林生产作业工作方便,他学会了骑摩托车。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施业区,不知道刮破了几套衣服、穿破了几双鞋,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但他知道施业区山脉的走向、知道每个支线的位置,知道树木长粗了多少……他熟悉施业区里的每个林班、小班的位置,了解每个林班的林相结构以及经营培育方式,成了营林生产的“活地图”。

随着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木材逐年减产,林区员工工作量不饱和,闲置人员增多。为了能让工友们都有活干,他组织现场人员一道深入施业区内进行实地踏查、区划营造林作业小班,为确保设计合理,他一个地块一个小班地逐一落实,既考虑到工友通勤,又考虑到生产作业劳动条件;既要减少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又要让员工能挣到钱。

创新技术解决造林生产难题

随着营林工作不断细化,为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式,他不仅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16年3月,他参加了新林林业局举办的营林技能大比武,以过硬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大赛第一名。

2016年,新林林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由一线的生产能手和劳模组成,他责无旁贷担任了工作室的组长。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技术攻关、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为原则,充分发挥劳模业务专长、技术优势和劳模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主要围绕营林生产、公路养护等方面的问题,创新课题、设立攻关项目,让创新成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带领大家创新改革,解决营造林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务实高效的技术能手。

在秋整地中,细心的他在跟班作业中发现刨穴镐使用不顺手、效率不高、镐头重,使用中特别累。他带领工作室的成员,经过反复琢磨和无数次实践,借鉴防火专用锹的宽度,把原来10厘米的镐头改成22厘米,这样一来,镐头宽、薄,用起来轻快、切草皮的面积还大,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几年来,他已培训出技师1名、高级工1名、中级工2名,每年岗前轮训一线生产人员120多人次,极大地充实了一线生产的技术力量。

生产一线技术员苦、累、危险,但他却从未后悔过。领导考虑他身体一直不好,多次安排他到较轻松的岗位工作,可他坚决不同意,说自己还能在山上多干几年。如今他仍然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用党员的先进性谱写着一曲林区工人的奉献之歌!(记者郭苏民)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