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的效果正逐步显现,2020年来洪湖越冬的候鸟超过10万只,夏候鸟也接近10万只。”仲夏时节,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卢山站在洪湖岸边,望着开阔的湖面感慨道。眼前这片一度在经济发展中迷失的湖泊,正回到它最初美好的样子。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湖群,被誉为“中南之肾”的洪湖,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湖泊之一,具有调洪蓄水、物种保护、水源供给等多种功能,也是江汉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
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卢山介绍,曾经,洪湖“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美誉名扬天下。然而,历史上一度有60%的湖面被开垦成鱼池,贪婪地捕捞几乎穷尽洪湖资源。如今,通过拆围和退垸还湖(还湿),38.6万亩天然湿地已经恢复。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洪湖所有围垸已退出养殖,实施破口通湖。下一步,将通过生态建设,构造湿地景观,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洪湖是近年来湖北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千湖之省”湖北湿地总面积已达2175.3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8%,湿地有效保护率达52.62%。“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累计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0.79万亩,实施退耕还湿19.16万亩,新增湿地面积7.77万亩。湿地功能稳步提升,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据2020年全省冬季水鸟调查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冬季水鸟种类从73种增加到85种,种群数量从189212只增加到651305只,增加了3.4倍。
目前,湖北已建成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46处,建立湿地保护区(小区)72个、国家湿地公园66个、省级湿地公园38个。其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一、第三。位于长江一级支流举水上游的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域的水质常年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得益于湖北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
湖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已逐步建立起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全省已有47个湿地公园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12个国家湿地公园已与省林业局的网络通道建立公文、视频传送的网上传输,部分湿地公园与环保、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开展了水质、鱼类、鸟类的专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