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湿地保护> 媒体报道

建莲之乡 湿地荷花别样红

2022-08-1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福建建宁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荷花竞相开放 邱翼摄

福建建宁素有“中国建莲之乡”的美誉。盛夏时节,全县数万亩荷花竞相开放,吸引八方游客为荷而来。

在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满池荷花亭亭玉立,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鱼儿游戏莲间,水鸟立于荷叶之上,游人们驻足观鸟、赏花、拍照,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千里闽江的发源地建宁县均口镇,公园总面积近6000亩,湿地率61.09%。公园南起均口镇与宁化县交界处,北至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河道全长30.36公里,属于闽江源头典型的山地河流型湿地,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于构建闽江流域水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闽江源湿地公园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近5年来,湿地公园按照“建设成为福建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湿地景观资源丰富、科普与科研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条件优越的国家湿地公园”总体目标,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监测监控、宣传科普,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之路。

闽江源湿地公园现已全面修复了受损自然湿地,公园内原生态湿地和动植物生境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湿地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水质常年可保持在三类、局部可达到二类。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闽江源湿地公园内有维管植物165科541属87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记录脊椎动物34目98科222属30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发现鸟类18目52科142种,其中越冬鸳鸯数量达1000羽以上。

科学规划 严格保护

闽江源湿地公园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理念,科学规划公园空间布局,编制了《福建建宁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规划区湿地资源的保护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休闲游憩等功能布置,以湿地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采用自然修复的方法,力争使湿地公园特色景观保持原貌。

湿地公园严把湿地红线关,实施了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禁止在河流湿地周边进行人工开发、开挖,改变湿地用途;聘请4名专职巡护员每天开展巡护,对涉及湿地范围内的建设坚决予以制止,确保湿地率不减。

立足湿地水质的改善,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增强湿地公园水体自我净化能力,通过退化河滩湿地恢复、湿地木本及草本植被修复、河岸带湿地自然修复等措施,构筑起保护河道的天然屏障。

完善机构 加强协作

2020年7月,经三明市委编办批准,建宁县成立福建建宁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湿地保护管理。县委编办明确服务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内设3个职能科室,核定事业编制6个,闽江源湿地公园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闽江源湿地公园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形成了系统的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动态记录,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大灵猫、小灵猫。

与此同时,加强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沟通协作,结合开展“清新闽江源雷霆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强化水质监测,配置水质监测系统、水样采集系统,取缔河道捞沙船,加大河道周边污染源治理和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力度,实施企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污染源,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注重宣传 树牢理念

近年来,闽江源湿地公园大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利用微信、宣传单、标语等方式,推动宣传进街道、社区、学校,提升群众对湿地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珍视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为展示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成果,闽江源湿地公园联合三明市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组织开展了“闽江源湿地杯”摄影大赛,共征集到参赛作品近千幅,评选出优秀作品66幅;组织开展湿地公园LOGO评选活动,成功遴选出湿地公园LOGO,提高了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湿地公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建宁县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在闽江源湿地公园开展以“唱响青春主旋律 激情奉献母亲河”为主题的宣传实践活动,邀请各级党委(党组)开展“党员先锋做表率 保护闽江源头母亲河”主题党日活动,让湿地保护深入人心。(张辉)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