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西藏野外见到各类珍贵野生动物,不再是一件新鲜事。雪豹、野牦牛、藏羚羊、黑颈鹤和藏野驴等自然种群数量明显恢复和增长。”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代表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生态研究工作30余年,一谈到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学术研究工作,难掩兴奋。
拉琼代表长期关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足迹涉及森林草原、河谷险滩。他曾多次参加西藏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设计的生态评估、全区各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与复核工作,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献计献策。
“西藏生态环境底子保持得较好,但总体比较脆弱,抗干扰能力和自然恢复能力较差,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经过深入调研,拉琼代表认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机制体制创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拉琼代表建议,加快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长期动态监测体系,整合各方力量加强科学研究,客观真实地掌握全球变化下的高原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机制,为制定应对全球变化的科学可行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年,我们完成了多个高标准的现代生态学研究平台建设任务,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我将认真履职尽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代表建议,努力为西藏生态学科建设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专业生态学人才队伍鼓与呼。”拉琼代表说。(人民日报记者 袁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