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科研基地,一丛丛油橄榄绿意十足。陇南作为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一,油橄榄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截至2021年底,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达75.96万亩,综合产值25.08亿元,惠及4个县区42个乡镇338个村40多万群众。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高,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有助于缓解粮油争地矛盾,拓宽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来源。”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成英说。她的主业就是以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良种选育及推广。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从国外引进油橄榄种苗并开始栽培实验。在姜成英看来,保证国家粮油供给安全,油橄榄本土化非常必要。自2001年开始,姜成英和团队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
“一年中,我有1/3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地和外出调研中度过。”姜成英说,在山间地头观察油橄榄的生长规律是科研日常,为了不遗漏数据,全天候观测一些指标更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坚持了20多年,姜成英和团队摸清了油橄榄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习性,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选择适生区及制定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支撑。他们选育出的“莱星”“鄂植8号”“科拉蒂”3个良种已成为陇南的当家品种,提出的平衡施肥、生物防治、保墒抗旱抑草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0年姜成英入选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视角。
“我与老百姓更贴近了,在技术研发上也更多考虑技术使用者的需求和想法。”姜成英说,通过“问需于农”,她发现在技术研发上要更多考虑如何在肥料、人工上投入更少,产出更高,操作上更简单易行,“这才是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在油橄榄种植技术研发和项目推广中,姜成英帮农民算起了经济账。
为了能更深入了解林农的需求,姜成英的足迹遍及陇南油橄榄适生区的17个乡镇300多个村,每到一个地方,她总是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林农,以便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10多年来,她指导建立了油橄榄标准化育苗基地、采穗圃、丰产栽培示范基地等,技术推广3万多亩,使示范区内平均亩产增幅超40%,带动农民增收1亿多元。同时,主编了《油橄榄栽培技术图解》《油橄榄优良品种》等教材,直接培训林农5000余人次,间接培训林农超2万人次。
“推动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姜成英说,2021年全国两会,她提出了“扶持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油橄榄产业发展”“提升林业和草原推广能力”等建议,得到相关部委重视和回应,油橄榄种质提升的相关内容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稿中。
今年,姜成英再次向大会提出油橄榄产业相关建议。“油橄榄已成为甘肃特色鲜明的林果产业和陇南山区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油橄榄产业不断发展,基础条件薄弱、缺乏自主品种、经营粗放、开发能力弱、社会认知度不高等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姜成英希望,国家能支持陇南打造百亿油橄榄产业集群,推动油橄榄产业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使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姜成英关注的重点。她建议,给予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尽快出台农村林业改革指导意见,为林下经济规模化生产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刘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