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27日电(记者周盛盛)冬日可可西里,苦寒萧瑟、狂风呼啸,终年不化的雪山一眼望不到头。眼前景象,实在让人难以将其与“幸福”一词联系起来。上午九点半,新华社报道团队跟随巡山队从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继续向可可西里深处挺进,目的地就是巡山队员口中的幸福沟。
所谓幸福沟,并不是官方称谓,而是巡山队员们取的名字。巡山队员詹江龙告诉记者,巡山时从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越往深处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条件也越艰苦。而在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与太阳湖之间的一座火山旁,巡山队员们发现一个小山沟,那里不仅有一眼永不结冰的泉水,夏天还会长出一片绿草——这在可可西里颇为罕见。
“在可可西里,有一个山沟能让我们冬天有水喝,夏天还能躺在草地上休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詹江龙笑着说。
在可可西里可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不冻泉派出所所长詹江龙(左一)准备搬运生活物资(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队员们常说,踏在可可西里的每一步,可能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步。因此,在可可西里巡山,他们有一项“特权”,就是给巡山时遇见的一些不具名的山川河湖起名。红水河、蓝冰湖、平顶山……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是他们在这片无人区独享的浪漫。
由于可可西里没有信号,巡山队员也缺乏专业设备。这些具有特点的地名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供他们辨别方位。
车辆行驶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旷野,形态相近的雪山与河流不断掠过,我们的视野中充斥着单调的雪白色。“路的尽头还是路,山的那边还是山!”司机刘师傅忍不住感叹。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巡查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下午16时,我们到达了卓乃湖。由于道路颠簸起伏,极为难走。不到170公里的路程,我们花费了近7个小时。
卓乃湖又被称为“藏羚羊大产房”,平均海拔达4800米。夏天时,会有成群的母藏羚羊跨越千里来此产仔。而现在,这里没有了夏天的热闹场景,湖面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周围一切空寂冷清。下车来到湖边,凛冽朔风扑面而来,我们的脸色冻得发青,眼泪瞬间钻出眼眶。
休息片刻,我们驱车从卓乃湖湖面越过,继续向幸福沟出发。队员们提醒,越靠近幸福沟,海拔会越来越高,气温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我们必须要和太阳赛跑,赶在夕阳落山前到达幸福沟支起帐篷。“太阳落山后,温度会降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实在冷得受不了。”同车的巡山队员袁广明说。
1月19日,巡山队员袁广明在可可西里巡山途中,翻看自己孩子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聊天间隙,袁广明唱起了歌。
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坚守寂寞的方式就是聊天。可日子久了,大家似乎把能说的话都说完了,时不时会陷入沉寂。每当这时,袁广明会哼唱歌曲。他最喜欢唱《画》,“这首歌的歌词有一种空旷和孤独感,会让我忘了自己身处旷野。”
这是幸福沟一旁的山坡,山坡上铺满黑色的火山石(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傍晚19时许,眼前宽阔的平地上突然出现一个山坡,山坡上铺满大小不一的黑色火山石,积雪掩盖下依稀有枯草痕迹。“终于到啦!”身旁的两位巡山队员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声。
此时,远处挂在山头的太阳正收起最后的余晖,可可西里逐渐沉入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