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25日电(记者王金金)近日,记者与同事一起参加了可可西里管理部门组织的巡山。冬季,低温让沼泽地带凝固成冰,我们跟随巡山队员进入到更深入的区域,像电影《可可西里》中描述的一样,体验了一次完整的巡山过程。
“只要忍得住极寒和高原反应,就一定能和巡山队员完成巡山任务。”我们和巡山队员开始一道准备物资。加满汽油、采购方便食品、罐装饮用水,带好帐篷、氧气罐、睡袋。1月18日,我们和7名巡山队员、两名随队医生组成巡山队伍,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出发了。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两名巡山队员正在装车(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我们沿着青藏公路,向昆仑山走去。高山戈壁,黄土白雪,天大地大的荒原画卷,在离开格尔木市区后逐渐在眼前展开。即便这条路走了几十次,我仍然好奇,山里面有什么、山那边是什么,我想,这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即便近在眼前,却始终让人看不透。
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是进入可可西里的“大门”,这里是黄色戈壁和青色草甸的分界线,杰桑·索南达杰的纪念雕像也矗立在这里,守望着可可西里。
巡山车队沿着青藏公路向可可西里行驶(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金金摄
三十年前的1月18日,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为守护可可西里,遭遇歹徒袭击,不幸牺牲在可可西里腹地太阳湖畔。人们发现索南达杰时,他仍保持着战斗姿势,被零下40摄氏度的风雪塑成了一尊冰雕。
选择在这一天出发,既是对这位环保卫士的怀念,也代表着可可西里巡山队三十年如一日,坚决守护可可西里的传承。
雕像前,纪念人群低头默哀。“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环保卫士”,当地干部说,索南达杰用生命守护青藏高原的精灵藏羚羊。
这是位于昆仑山口的索南达杰纪念碑(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在索南达杰雕像前,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局长阿旺旦巴对记者说:“可可西里生态价值不可估量,坚持人工巡护就是震慑违法犯罪。”
从昆仑山口继续向西前进,风里好像藏了冰刀,站在户外,凡是身体能接触到空气的地方都会感到又冷又疼。
没过多久,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个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老巡山队员说,不冻泉是青藏公路沿线为数不多的驿站。
在这里,茫茫荒野中,不冻泉保护站与几处名为“扎西客栈”“扎西超市”的平房一起立在海拔4600米的公路边。扎西超市是我们此行休整的第一站。巡山队员告诉记者,每次进山前,大家都会到扎西超市喝一碗酥油茶、吃一碗热汤饭。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巡查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扎西是谁?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回答道:“‘阿佳拉’就是扎西。”“阿佳拉”在藏语中是“姐姐”的意思,这些平房属于一位叫扎西德吉的藏族妇女,她是老巡山队员文尕公保的妻子。
为什么要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开超市?扎西德吉说:“刚开始,是为了守在丈夫巡山必经的路口等着他,可在可可西里待久了,就忍不住想要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我不能巡山,就选择照顾好巡山队员,给大家做顿饭、烧壶热水,在这里一待就是20多年。”
迎着寒风,我们继续向无人区进发,路边不时出现的藏羚羊、野牦牛成了我们的同伴。可可西里高寒缺氧、人迹罕至,但总有一股力量,吸引我们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