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肯定大兴安岭林场周义哲代表的发言:“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这进一步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不断提升生态总价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凸显价值、不断增值。事实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内在统一,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引领下,我国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截至2019年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为不断提升生态总价值,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亟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总价值增值优势,引领和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总价值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例如,生态保护补偿、绿色金融扶持、生态扶贫等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示,2013年以来,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7450万亩,选聘110多万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建立2.3万个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群众积极参与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实现了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从“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再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明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李宏伟)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