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党史学习教育> 开新局

海南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海南样板

2021-08-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质量标杆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两山”转化实践试验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海南样板。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南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森林、河湖、湿地、海洋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牢固,特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更加巩固,生物安全与生态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海南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森林、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5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行市县间横向补偿与省级资金奖补相结合的补偿机制。鼓励各市县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围绕生态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康养、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多样化模式和路径,到2025年创建3-5个样板基地。

规划要求,加强热带雨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红树林、江河湖泊、自然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推进国土绿化。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勘界定标工作。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人为活动,推进核心保护区内居民、耕地、矿权等人为活动有序退出。到2025年陆域自然保护地占海南岛陆域国土面积16.5%以上,海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海域国土面积3.2%以上。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领域、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开展海南岛及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本建立覆盖陆海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和监管信息系统。持续推进海南长臂猿、坡垒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极小种群物种及其栖息地、原生境的监测与恢复,建设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遗传资源繁育基地或原生境保护点。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建立海南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基础信息系统,开展防治监测研究。针对林业、农业有害物种开展调查,完善防治技术体系。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生物安全管理。

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持续推行林长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措施,加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自然恢复。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退塘还湖还湿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搬迁迹地生态修复和退出工矿迹地恢复。实施低效林补植改造,人工林退出和改造工程。

开展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针对海岸侵蚀、生态破坏、功能退化海岸带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制定完善符合地方生态系统特点的生态保护红线调查、监测、评估和考核等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实行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记者黄山 罗轶奇)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