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周金星
中国在石漠化防治领域走在世界前例,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实现石漠化面积由扩张到持续减少、石漠化程度持续降低、植被显著增加的历史性转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科学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岩溶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实现石漠化治理的精细化、准确化、高效化、低碳化的转型,提几点建议:
突出治理重点,促进精准治理
从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8大类型工程区治理效果来看,植被增长最为显著的为峰丛洼地、岩溶峡谷、岩溶高原区,中度增长区为溶丘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而植被增长最缓慢的区域为中高山和岩溶断陷盆地。另外,从长期石漠化监测数据来看,耕地石漠化形势尤为突出,已影响岩溶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应避免全面发力,应突出重点,加大对中高山与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的力度,加强耕地石漠化的防治。
扩大工程范围,加强系统治理
土地石漠化不只是由石漠化区与潜在石漠化区的土地转换而来,由基岩裸露地小于30%的非石漠化区的土地转变为重度、中度石漠化的土地面积依然很大。而且这些土地是岩溶区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应纳入到石漠化治理工程范围,加强保护性措施的建设,避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应防患未然,加强岩溶脆弱区未石漠化土地的保护性措施。石漠化治理不仅需治理石漠化土地,也应将潜在石漠化土地、非石漠化土地都要纳入工程范围,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促进岩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
生态经济并重,强化绿色低碳发展
在生态相对脆弱的岩溶区应优先对现有林草植被实行严格保护,利用区域良好水热条件,充分发挥自然植被的恢复潜力,加大乡土植物材料的应用,发展低碳经济,优先选用当地苗木造林,减少外来苗木。科学处理好生态与经济发展关系,避免只重生态忽视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现象,应积极培育与发展绿色生态衍生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助力脱贫成果巩固、碳中和、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岩溶石漠化地区人地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