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沙漠 :爷"青"回!
一分钟带您沉浸式体验中国的绿进沙退!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2009-201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35亿亩;
建立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8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
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国沙尘天气较“十一五”期间减少31%;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铸就了伟大的治沙精神,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石光银、王有德、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以及“时代楷模”苏和、“八步沙六老汉”等治沙英模,铸就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了许多实用治沙技术和综合治理模式,攻克了包兰铁路“五带一体”防护体系,塔中油田沙漠公路防沙治沙体系,阿拉善飞播治沙造林等一系列治沙技术难题,打造了科学治沙的“中国样板”。
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我国将继续引领全球生态治理,为全球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