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的“几”字弯上,拥有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七级灌排渠(沟)道10.36 万条、6.4万千米,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
为最大限度发挥农田防护林效益,巴彦淖尔市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探索出了“渠林路”造林模式。“渠林路”模式,改变了过去小网格、“条条毛渠上树”的做法,实行了宽林带、大网格,把树栽在渠和路之间,林带间距500米,主副林带垂直,林网闭合,林带宽度2-3米,株距2-3米,控制面积500亩左右。树种主要选用新疆杨、小美旱杨等乡土树种。该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民惜地、林木胁地的矛盾,更丰富了生态绿化路径。
目前,全市农田防护林面积36万亩,控制农田面积1000余万亩,农田防护面积比例达80%以上,已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新格局,取得了农田防护林综合效益。
一是生态效益突出。据监测,夏季高温时段温度降低3℃左右,蒸发量减少10%,干热风、霜冻、倒春寒灾害次数明显减少,区域植被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农田防护林使耕地受到保护,项目区土壤有效含水量增加20%左右,湿度增加20%左右,风速减弱,无霜期延长,保障了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作物增产20%左右。
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农田防护林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农民通过育苗、木材销售等拓宽增收渠道,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紧紧抓住“三北”六期工程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有利时机,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