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千年荒漠的绿色之变
www.ayx.com 政府网 //www.gztrp.net 2022-10-12来源: 陕西省林业局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和发展瓶颈。位于陕宁蒙三省区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曾是全球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境内。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千年荒漠实现了由黄到绿再到深绿的绿色之变。

金秋时节,正是稻香蟹肥的丰收季。天黑之后,养蟹人杨旺荣开始安放地笼,期待着天亮以后的好收成。

杨旺荣的稻蟹田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无定河畔,从小就饱受风沙之苦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这里会是一派稻香扑鼻、水美蟹肥的丰收图景。

“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在杨旺荣的记忆中,这首歌谣曾是毛乌素沙地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毛乌素沙地历史上曾经林草茂密、水草丰美。近千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里逐渐成为全球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治沙工程相继启动,一代代陕西治沙人用自己的汗水与奋斗,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治沙壮举。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万亩,使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一生只做治沙这一件事……

在榆林市榆阳区掌盖界生态示范区,业务组长米海利和同事们负责着4万亩樟子松的日常管护。春季补栽补种,秋季修剪抚育,这样的工作,米海利一干就是30多年。

提到米海利,同事们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沙二代”,因为他的父亲也在治沙一线奋斗了一辈子。巧合的是,如今米海利精心照顾的樟子松也被当地人称为“林二代”。鉴于父辈们当年栽种的草本类灌木林寿命短、经济价值小,二次沙化可能性很大,如今,以樟子松为代表的乔木林成为更新换代的“明星树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使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也让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由“浅绿”向“深绿”迈进的毛乌素沙地,生态效益已经开始释放。随着无定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从2012年开始,榆林市横山区开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十年来,养殖规模从2013年的350亩扩大到现在的4万亩。看到不少乡亲们依靠稻田养蟹致了富,去年四月,杨旺荣也在承包的1000多亩稻田养起了稻田蟹,没想到,今年秋季就喜获丰收。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