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京津风沙源
www.ayx.com 政府网 //www.gztrp.net 2021-06-16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今年以来,5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席卷华北地区。3月15日北京等地遭遇的沙尘天气,更是被称为近10年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

多年未见的沙尘让人回想起21年前。

2000年春季,8次沙尘暴、4次扬沙天气横扫包括京津冀在内的15个省(区、市),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

同年6月,为了缓解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优化首都生态环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21载倏忽而过,这个以护卫京津为使命的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区域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432平方公里。

今春沙尘的多次到访,让各界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这项工程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5月19日-22日,“风沙万里党旗红”采访团走进北京延庆、河北怀来、山西右玉,探访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广大党员带动下,当地百姓与风沙抗争、绿化家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故事。

山西省右玉县

一任接着一任干,林木绿化率从不足0.3%提升到56%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部风口地带。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8级以上大风天年均长达3个月,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大风裹挟着黄沙,“白天点油灯,晚上土堵门”,甚至能将三丈六尺高的城墙掩埋。风沙刮过,只留下颗粒无收的土坡。

多年艰苦卓绝的绿化,右玉的林木绿化率从不足0.3%提升到56%,基本实现了全域绿化。

今年58岁的右玉县林业局推广站站长赵守忠,从1983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从事让沙漠变绿洲的事业。

水是右玉最稀缺的资源。这里最初选择了南京小叶杨进行绿化,易成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固沙,但栽植的过程也并不容易。

“为了最大程度收集水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我们在树苗的根部修成V形的‘元宝坑’。那时候人吃水都困难,还要担着水上山,用喝水的小碗,一碗水一碗水地养活了一棵棵杨树。”赵守忠说。

因为环境恶劣,这些杨树生长了多年仍然纤细、低矮,甚至歪歪扭扭,但它们对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作用。右玉人亲切地称它们为“小老杨”。这个右玉绿化的“先锋树种”,同时也是“首功之臣”。

如今,右玉的生态修复以调整林木结构为主,在“小老杨”下栽植松树,将纯林调整为混交林,营造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全县宜林荒山已基本绿化,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超过300天。

“右玉现有近40个树种,植树成活率在85%以上。这几年,降水量都超过400毫米,环境确实变好了。”赵守忠感慨。

海棠、金叶榆等景观树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右玉的道路两侧,适生的沙棘更是在右玉得到规模发展,成就一大产业。

作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截至2020年,右玉共有沙棘林26万亩,沙棘加工企业12家,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

“右玉沙棘种植历史悠久,生态环境改善后,成活更容易。我们联合基地和农户,实施产业化经营,建成优质沙棘原料生产基地5.8万亩,年综合加工沙棘果原料8000多吨,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8900万元。”山西省塞上绿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雄说。

该企业与5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订管护合同,每人每月获得管护收入2000元,还带动300多户农民种植沙棘,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

右玉的巨大转变不是一日之功。在近70年的植树造林、防沙治沙过程中,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党员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展开了一场奇迹般的绿色接力。

曾有人问第17任右玉县委书记赵向东:为什么右玉县委号召什么,老百姓就跟着干什么?赵向东说:“我感觉到,右玉的老百姓就是从种树认识了共产党,从种树认识了共产党的县委书记,认识了共产党的干部。”

河北省怀来县

科学治沙阻漠,利用沙质土壤发展林业经济

在河北省怀来县,有一块神奇的“沙漠”,位于官厅水库南侧、燕山脚下,与林地、农田毗邻。面积约1300亩的“沙漠”仿若从天而降,因而被称为“天漠”。

天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东侧南北长300余米,西侧南北长近千米,高约30米,景色壮观。

天漠曾让周边群众深受风沙之苦。仅2000年,天漠周边就有12场沙尘暴。而在更为久远的年代,风沙肆虐更甚。

63岁的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原党支部书记陆桂德深有体会,“50年前给生产队放牛,每天都要翻过沙丘,沙丘后面也是荒地,基本没有绿色。沙子吹起来打人脸,刺痛得不行。种下小树苗不是被打断就是被吹走,不好活。”

为了控制天漠的扩大和移动,周边百姓在实践中找到了植树的窍门。

天漠的树坑好挖、栽苗方便,但是存不住水,“水浇下去,直接渗到沙子里,只要树苗叶子发黄、卷曲,就要不断浇水,直到树苗成活,根扎到‘沙漠’下层的土壤中。”陆桂德说。

怀来县的沙质土壤适合海棠、苹果等果树生长,是著名的八棱海棠之乡,已有600年种植历史。小南辛堡镇八棱海棠年产量有1050万公斤。

陆桂德家有4亩葡萄,每亩可收入5000元;5亩海棠,每亩可收入3000多元。他说:“在天漠就能体验沙漠风情,还能在村民家里住宿、采摘,许多游客特别是北京游客自驾来玩,带动全村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

与天漠的抗争,延缓了其向北京推进的速度。如今,被树木环抱的天漠移动速度几近停滞,面积控制为留作景观的200余亩,周边的“沙漠”和荒地已化为郁郁葱葱的百万株林木。

北京市延庆区

构筑京西北重要生态屏障,为北京冬奥会打牢生态基础

40年前的作文课上,一个名叫李加峰的北京延庆少年正在朗读自己写的作文《我的志愿》。他的志愿是成为一名园丁,一名栽花种树、育林护林的园丁。这样,就能让家乡延庆少一些风沙、多一些美景。

如今,55岁的李加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林业工程师,在延庆区林业工作站工作。

2015-2020年,林业站承担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延庆区平原地区生态林管护等工程,共完成封山育林14.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万亩、困难地造林1500亩、人工造林1500亩。

李加峰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和管护,本地农民用工超过80%,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

45岁的延庆区园林绿化局林业科科长罗海莲也曾在少年时期立志改变家乡环境。2016-2020年,她组织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生态林管护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00余万亩,为北京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罗海莲觉得现在的延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天也蓝了,而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辛苦而快乐”。

延庆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构筑了京西北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延庆区森林覆盖率由46.84%提高到61.6%,林木绿化率由55.4%提高到72.9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2.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3.9平方米,现有自然保护地五类16处,面积778.9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9.04%。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将在延庆举办,世界盛会的到来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民宿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延庆区张山营镇32岁的张海超如今是“大隐于世”精品民宿连锁品牌的总经理。2019北京世园会、2022北京冬奥会,把原本在北京城区从事房地产产业的他,吸引回了农村老家创业,带动了周边村民一同致富。

张海超选择了距冬奥会赛场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的后黑龙庙村。村民将老房子租给他,合同期满,翻新修建的宅子直接还给村民。有些村民应聘成为民宿管家、保洁员,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高的可以达到五六千元。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