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爱游戏平台的游戏大厅客户端如何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推动我省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龙江。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开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问题导向,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
2.坚持统筹谋划。突破部门行业束缚,遵循自然生态要素,立足解决群众对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诉求,统筹黑土地保护、水土保持、矿山修复、城乡绿化、公路绿化、兴边富民等国土绿化相关任务,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绿化空间,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选择树种草种,因地制宜、适地适绿,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3.坚持共同推进。造林绿化作为林长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构建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住建、水利、交通、林草、农业农村等各行各业共同推进造林绿化。北大荒农垦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内部可建立相应的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
4.坚持精准施策。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强省出发,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节约优先、量力而行,数量和质量并重,节约务实开展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7.3%,森林蓄积达到25.4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89.8%。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明显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到2035年,我省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发挥更大作用,初步实现现代化生态强省。
二、主要任务
(四)加强绿化相关规划编制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组织编制本地绿化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叠加至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绿化目标任务。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提高其它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的功能。城市化发展区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允许一般农业空间和一般生态空间转化为城镇空间,一般生态空间转用土地原则上应作为城市景观绿地。城市绿化规划要满足城市健康、安全、宜居的要求,合理布局各类绿地,体现地域自然和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农产品主产区鼓励开展土地复耕整治,对于城镇空间腾退置换出的工矿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转化为生态空间。重点生态功能区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移民迁出区,通过还林、还草、还湿等方式扩大生态空间。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鸡东等独立工矿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在煤城、林区利用废弃工矿用地、闲置生产生活用地恢复为耕地或生态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绿化相关规划实施的检查和督促落实,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面积、性质和用途。(省林草局、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五)加强绿化用地合理化安排
各地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科学划定绿化用地,实行精准化管理。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草地等为主开展绿化。结合城市更新,采取拆违建绿、留白增绿、拆迁建绿、退硬还绿、见缝插绿、缺株补绿等方式,加大各种小型绿地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鼓励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增加村庄绿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完善农田防护林网,优化防护林树种和结构。依法合规开展铁路、公路、河渠两侧,湖库周边等绿化建设,在保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充分提升生态屏障的防护作用。依法依规开展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加强侵蚀沟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违法违规超坡度耕作土地退耕工作。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确需占用的,必须依法依规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开山造地、填湖绿化,禁止在河湖管理范围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铁路哈尔滨集团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
国土绿化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市的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规划要经过水资源论证,以雨养、节水为导向,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绿化规划水资源论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加强人工增雨作业,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在主要林区开展全年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开展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林区降水量,增雨效率达到10%以上。(省林草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自然资源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绿化树种草种科学选择
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绿化,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依据《黑龙江省主要乡土树种名录》(黑林草发〔2021〕1号)(省林草局牵头制定,经专家论证后印发执行),采用多样化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鼓励营造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经济林,鼓励提高乡土珍贵树种栽植比例。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生长发育规律、生活生产生态需要,合理选择绿化树种草种。江河两岸、湖库周边要优先选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的树种草种。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地区要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灌木树种和草种。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优先选用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的防护树种草种。水热条件好、土层深厚地区要优先选用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的优良珍贵用材树种。加大乡土树种草种采种生产、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加快良种选育推广进程,引导以需定产、订单育苗、就近育苗,避免长距离调运绿化种苗。(省林草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绿化设计施工规范开展
承担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绿化项目建设单位要编制作业设计(或绿化方案,下同),绿化项目当地主管部门要会同本级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相关部门对作业设计的用地、用水、技术措施等进行合理性评价并监督实施。社会普遍关心且政府主导的重大绿化项目,当地政府要组织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当地政府应组织绿化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绿化施工监督管理,充分保护原生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珍稀植物等,禁止毁坏表土、全垦整地等,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重点区域植被恢复科学推进
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针对重点区域的突出生态问题,因地制宜确定绿化方式,开展植被恢复、森林经营、草原修复、湿地保护、荒漠治理、农田防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湿地保护恢复、草原保护治理修复、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十四五”期间,省林草局负责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5万亩;保护修复草原面积100万亩。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侵蚀沟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流域上游进行封山育林禁牧,减少人为活动,加强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结合人工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在流域中下游坡耕地实行地埂植物带、截流沟等建设,改变微地形防治坡面水土流失,实行等高垄作等措施;建设沟道治理工程和小型蓄排水工程;推行保护性耕作等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十四五”期间,省水利厅负责退耕还林还草2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00万亩。(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有序开展进度
依法依规实行退耕还林政府负责制,按照目标、任务、责任、资金“四到县”的原则,逐级签订退耕还林责任书,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有关部门,将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统筹协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保证相关资金能够整合使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精神,落实国家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依法依规开展工程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做好退耕地块的土地用途变更和不动产变更登记工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要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以生产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发展为主线,科学发展特色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助力林下产品加工千亿级产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城乡绿化节俭务实推进
充分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裸露地、房前屋后等见缝插绿,推进立体绿化,做到应绿尽绿。增强城乡绿地的系统性、协同性,构建绿道网络,实现城乡绿地链接贯通。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体育公园、国防教育、植物科普等各类公园,提升城乡绿地生态功能。设置紧急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健身休憩等设施,不断拓宽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坡地、林地、湖泊增加城市绿地,防止大草坪、大铺装和人工化倾向。推广抗逆性强、养护成本低的地被植物,提倡种植低耗水草坪,减少种植高耗水草坪,合理配置绿化用水,适度有序开展城镇周边节水绿化。加大杨柳飞絮、致敏花粉等防治研究和治理力度,特别是居民区周边要兼顾群众健康因素,避免选用飞絮的杨树、柳树等易致人体过敏的树种草种,提升城乡居民绿色宜居感受。鼓励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种植乡土珍贵树种,结合我省村庄绿化特点,科学规划县、乡镇、村的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选择适度规格的苗木,除必须截干栽植的树种外,应使用全冠苗。尊重自然规律,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行为,避免片面追求景观化,切忌行政命令瞎指挥,严禁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强绿化质量和成效巩固提升
各地要对新造幼林地进行封山育林,加强抚育管护、补植补造,建立完善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和投入机制,提高成林率。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规范、可持续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原则,明确森林培育和管护的经营措施,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重点林区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等,支持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积极推动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农民已确权登记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加资产性收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加大人工针叶纯林改造力度,开展健康森林建设,增强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灾害防控能力,加强重点区域监测和防控力度,实现可持续控灾的治理目标。以火情预警监测、高火情应急、防火装备为重点,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能力建设。实施草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快退化草原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采取有偿方式合理利用国有森林、草原及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以观光游、生态游、避暑游、养生游、休闲游、冰雪游、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为重点,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充分释放林区旅游潜力,提高林草资源综合效益。强化林地草地用途管制,严厉查处乱砍滥伐、非法开垦、非法侵占林地草地和公园绿地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古树名木属地保护管理责任,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及时补充和完善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做好全省4322株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和抢救复壮工作。(省林草局、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监测评价创新开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林草、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将绿化任务和绿化成果落到实地、落到图斑、落到数据库,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要推进作业设计编制、施工、检查验收全过程监管,全面监测林草资源状况变化。退耕还林还草要严格控制在国家批准的规模和范围内,涉及地块全部实现上图入库管理。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运用自然资源调查、林草资源监测及年度更新成果,提升国土绿化状况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建立林草资源面积变化的监测体系,对林草资源面积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国家制定的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因地制宜设定我省评价指标,科学评价国土绿化成效。省林草、自然资源、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配合,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行洪区、生态红线等禁止或限制造林绿化的图层,研制国土绿化自行比对筛选软件,方便地方落实核对造林绿化地块,防止出现违法、违规开展造林绿化的行为。(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十四)完善政策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安排资金,将国土绿化列入预算,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积极吸纳社会和金融资本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采取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创新国土绿化投入机制,实行差异化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引导营造混交林、在旱区营造灌木林、在条件适宜地区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使用乡土珍贵树种育苗造林、实施退化草原种草改良等。通过中央财政造林补助、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等资金渠道支持乡村绿化,按照《黑龙江省村庄绿化面积折算办法(试行)》确定补助面积。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动员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以特色绿色产业为重点,组织辖区银行机构加强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参与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满足相关企业绿色信贷需求。依据全国林业草原碳汇行动方案、黑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制定黑龙江省林业草原碳汇行动方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集体林权有序流转,支持公开市场交易。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集体林权抵押贷业务,开发适合林业特色的信贷产品,拓展林权抵押贷范围,科学确定贷款限期,推广“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模式,加大信贷支持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力度,将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纳入贷款范围。大力宣传和推进落实财政补贴型森林(集体林)保险政策,增强森林经营主体抵御风险和灾害能力,建立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为林业生产经营者灾后恢复生产提供政策保障。依法依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省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对集中连片开展国土绿化、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经营主体,可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在依法办理用地审批和供地手续后,将一定的治理面积用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相关产业开发。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优先保障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林分更新改造等采伐需求,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和灾害防控;放活人工商品林自主经营,规模经营的人工商品林可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统一纳入年采伐限额管理。将造林绿化后期管护纳入生态护林(草)员职责范围,按生态护林(草)员管护面积、巡护频率等指标,落实生态护林员绩效考核。省林草、自然资源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依法规范草原承包经营,完善并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明确所有权、使用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压实责任主体,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状况。(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强化科技支撑
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和林木良种、草品种审定,加强重要乡土树种草种资源收集保护、开发利用、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和设施研发。优化完善国土绿化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生态定位观测监测体系,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重点区域检疫和御灾的技术装备水平。通过省级科技计划,开展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特色经济林高效培育技术、乡土树种和速生树种选育扩繁技术等科技攻关。加大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机械装备研发力度。遴选储备、推广实施一批实用管用的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林草部门与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组织开展全省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收集保存重要乡土林草种质资源,按年度和申请情况开展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及草品种审定或区域试验。(省林草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压实地方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科学绿化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科学绿化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全力推进科学绿化进程。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协调指导等作用,强化国土绿化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对科学绿化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违背科学规律和群众意愿搞绿化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制止纠正;对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责。(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绿化理念,普及科学绿化知识,倡导节俭务实绿化风气,树立正确的绿化发展观政绩观。通过开展百万青少年进森林等一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绿化发展观。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对社会关切问题进行积极回应,营造科学绿化的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