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月11日报道(记者钟南清 通讯员 张小风)2018年9月,江西省上饶市全面推行林长制,12个县(市、区)确定了县级林长名单和责任区域,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全面建成。
上饶214个乡(镇、场)2357个行政村,乡乡有宣传栏、村村有公示牌。森林资源基层监管员达到797人,聘请生态护林员和专职护林员3800人,护林员年均工资超过1万元。
在建设好、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基础上,上饶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工作机制
“我现在管理着约1万亩山林,一个月至少巡山20天,每次巡山3至5小时。巡山时用这个‘林长通’,路线等情况一清二楚。”万年县裴梅镇富林村护林员邱寿根说。
“林长通”是万年县开通的林长制APP,护林员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可以按护林员-村级林长-乡级林长-县林长办-责任部门的处理流程,逐级上报处理,实现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的“一键通”。
2019年10月,万年县率先在省内开通“林长通”,并为每一名护林员配备北斗定位手机、喇叭、护林服装等装备,搭建起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
除了管理上的智慧化,上饶还发挥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将林长制工作落细落实。
上饶市委组织部将林长制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体系。弋阳县推进“党建+林长制”,落实145名村支书担任村级林长、1004名党员担任生态信息员,基本确保一个村支书包一个行政村、一个自然村配备一名党员生态信息员、一个党员联系几户或几十户,带动全县1.4万多户林农参与生态建设。
目前,全县雷竹、油茶、中药材、铁皮石斛和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带动贫困户就业9498人次,户年均增收6300余元。
拓宽致富门路
上饶市在建设好、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铅山县铅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植金银花为主的林业企业,目前共建有13个扶贫生产基地,吸纳了120名贫困户。贫困户既能通过在基地务工赚到工资,还能参与基地分红。“这里原来是一块荒山,因土壤适合种药材,我们打造了200多亩的药材基地。”公司负责人任琴仙说。
位于德兴市香屯街道汪家村的丰园苗木专业合作社拥有千亩绿化苗木、千亩高产油茶、千亩茶叶、千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年销售收入达1700万元。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入股运营,现已由最初的11户发展到327户,每户贫困户年终可分红7500余元。村民江长林因女儿患重病致贫,2015年被吸纳进合作社后,年收入五六万元,2016年脱贫摘帽。
广信区的胡烈新早年和父亲在外做中药材生意,2013年返乡创业成立广信区琪轩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青钱柳等中药材。如今,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600亩。有了种植药材的收入保证,胡烈新正在考虑从少儿研学、森林康养等方面拓展经营范围。
发展生态旅游
依托绿色生态优势,上饶发展全域生态旅游。目前,全市有3个5A级景区、34个4A级景区,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县县有4A景区”的设区市。
2016年,上饶县罗桥街道办樟村引进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拈花湾旅游景区,项目占地面积610亩,投资约9000万元。景区主要以花卉苗木景观为卖点,集餐饮、观光、户外运动、游乐场等多个业态于一体,吸引大批游客游玩,平均每季度门票收入近200万元。
该项目以“旅游观光+农户+公司”的产业模式,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益,还能得到就业岗位。目前,项目共带动樟村贫困户223户581人增收,每户每年入股分红达1万至2万元,以村集体土地形式入股方式每年集体收入达到6万元。
婺源县委旧址朱坑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建起了乡村森林公园,办起红色旅游。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开民宿、农家乐,摆摊卖土特产。“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是林长制为婺源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婺源县林业局局长吴进良说。
“通过推行林长制,从砍树到管树发展林业产业,林农实现了不砍树能致富。”上饶市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楼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