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是每年林区周边祭祀人员最多的一天。百姓过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过关’,除了加强日常巡逻巡护,还要做到人不离车……”
2月9日7时40分,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专业防火队驻地,队长韩克圣开始给50名队员布置一天的防火任务,并检查灭火机具和车辆安全。
8时,防火运兵车依次驶出队部,分别驶向凤凰山、石炭坞等几个周边坟头密集、祭祀人员较多的林区。离城渐远,身后的鞭炮声也越来越稀疏,车上的氛围沉闷起来。
韩克圣今年45岁,干了23年森林专业防火队工作,他自然清楚队员们的心理变化,为缓解气氛,他主动与几名年轻队员开起了玩笑。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而为了保护这片三代原山人历时67年打造的宝贵生态林资源,防火队员们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深山之中,坚守在偏远的护林防火一线。
“都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我自己又何尝不想与父母妻女过年团聚呢?但作为一名专业防火队员,岗位在这里,责任就在这里。”韩克圣说。
原山林场森林面积4.4万亩,分为6个营林区、大小24片林区,与淄博、济南的多个县区的67个自然村插花交界,林区分散,地形复杂,防火压力大。为彻底解决森林防火问题,1997年原山林场在山东省国有林场中成立了第一支专业防火队。2001年大学毕业的韩克圣考入原山林场,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这一干就是23年。
防火运兵车停在凤凰山营林区。一大早,林区周边几个村子的居民已经开始祭祀。韩克圣留下部分队员在进山路口值守,自己则带着几名入职1年的青年队员在周边巡逻。
林缘外围有一片公墓,韩克圣一边带大伙儿熟悉地形,一边讲解工作注意事项。在公墓和林区之间有一条二三十米宽的火烧迹地,沿着林子外围把整片林子“包裹”了起来。很多居民不解,以为这里曾经发生过森林火灾。其实,这是入冬以来防火队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特意在林区外围打烧的隔离带。
每年一入冬,队员们都要根据天气、地形地貌、可燃物分布等情况,有计划地沿林缘外围打烧出一条90公里长的隔离带,以阻隔外围火源进入林区。
远处的公墓区,同样穿着橘红色防火服的森林防火预备队员们正在劝阻居民不要烧纸、燃放鞭炮。
“韩队长,你23年不回家过年,嫂子不埋怨你吗?孩子上学正是最紧张的时候,真能理解你?”队员徐启志问。
韩克圣没有正面回答,“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算场里放假让你回家过年,你也舍不下这座大山啦!”
徐启志显然对韩克圣的话还不能完全理解,还想问什么,韩克圣却招呼大家准备吃午饭了。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午前后,祭祀居民会达到最高峰,所以必须赶在中午之前抓紧扒拉几口饭。
凛冽的北风中,大伙儿就在路边上找块石头或树桩子,坐在上面开始了除夕的第一顿正餐。这时,几辆汽车从旁边驶过,扬起阵阵灰土,韩克圣笑着说:“今儿过年,人家给咱的午餐加点佐料呢!”
临近中午,上山祭祀的车辆越来越多,两家居民因停车问题争吵起来。韩克圣扔下餐盘赶过去处理,好说歹说,双方才“罢兵言和”。此时,餐盘里的半块馒头已经冰凉。他简单收拾了一下,与队员们一起疏导车辆、发放防火宣传材料、劝阻野外用火。
14时30分,进山人员和车辆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峰,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往日沉寂的山林比城区还热闹,韩克圣他们忙得脚不沾地。原山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也调动了无人机,对公墓区的祭祀人员进行喊话提醒,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这个时候最怕对讲机响!”16时30分,山里渐渐擦黑,祭祀居民大多下山了,但仍有少数从外地赶回来的居民进山祭祀。韩克圣说,对讲机响就意味着有火情。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盼着有机会冲到火场里大显身手,现在虽说身经百战了,但他希望森林永不起火。
18时30分,公墓里最后一家祭祀的居民离开了。韩克圣逐一清点队员和装备,在请示指挥中心后,登车返回防火队驻地。
防火运兵车再次驶过城区,此时的路上已鲜有车辆出现,反倒是鞭炮声愈发热烈。
终于回到了队部,尽管都很疲惫,但队员们的脸上溢满了兴奋,有的到厨房帮忙包饺子,有的给朋友发微信拜年,有的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餐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虽然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节,但同样热闹温馨。
韩克圣悄悄溜出来,给家人打视频电话。这是他在防火队过的第23个春节。电话那头,父母说家里一切都好,嘱咐他“安心工作,不用挂念我们。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等你回来一起吃饺子!”旁边的女儿也接过电话说:“这次期末考试还行。有妈妈陪着我们呢,你放心工作吧。”望着电话中日渐苍老的父母和乖巧懂事的女儿,这个从没有被苦和累打败的七尺汉子流下了眼泪……
韩克圣所在的原山林场森林防火队,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代表淄博市参加山东省第二届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应急救援技能竞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代表山东省参加首届全国林草行业森林消防员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理论考试满分、团体携装负重越野第二名、风力灭火机操作第二名的好成绩。
对于他们来说,“群众过节,我们过关”的担当和意识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心底。(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