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陕西秦岭地区有脊椎动物7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种子植物34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12%;保存有第四季冰川遗迹、垂直自然生态谱系。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认为,应尽快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创建秦岭生态保护的政府、社会和市场三元合力,加强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四级联动,加强秦岭国家公园相关市、县地方政府横向之间在秦岭生态保护中的相互协同,发挥秦岭山系所属区域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协同职能。
昝林森建议,制定住地居民权益保障条例,尊重和保护住地居民生产、生活福祉的途径和权利。倡导住地居民按照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开展相关活动,优先安置就业,实现社区居民参与共建。倡导住地居民保持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不变,保持原住地文化和景观等。
构建“数字秦岭国家公园”平台,支撑秦岭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展示智慧化。加强秦岭生态空间监测与评价,整合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安全监管、物流服务、数字装备等应用系统,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建设秦岭生态空间治理人工智能应用体系,支撑秦岭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教育展示迈入智慧化阶段。
创新秦岭国家公园教育利用功能的专项规划与设计,探索秦岭生态保护教育功能价值的实现路径。建议尽快开展教育价值评估和教育利用适宜性评价工作,向社会提供生态文化、教育服务和防范旅游伤害,发掘秦岭独特的生态、文化、宗教和历史价值。考虑建设“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并充分利用秦岭科教资源,宣传科普环保知识。(记者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