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2021全国两会> 代表委员声音

郭艳玲代表:推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

2021-03-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农牧交错带是指农业区和牧业区共存的一个农牧过渡地带。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一直关注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她认为,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牧区之间的重要结合地带,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措施推进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

郭艳玲向记者介绍,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斜贯东北-西南,处在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重要分界线上,内蒙古自治区有29个旗(县、市)。她认为,农牧交错区的天然草原退化、沙化问题突出,必须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才能够维持较高的草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一是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推行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规模养殖模式,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家庭牧场。二是积极开展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三是拓宽生态补偿渠道,引入生态置换的理念,为农牧民争取更多生态补偿资金,使其生活更有保障,自觉提升农牧民的生态意识。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是草产业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草产业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畜牧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郭艳玲说,构建生态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格局,要大力发展牧草产业,因地制宜,种植优质牧草。加大力度推进中低产田的退耕还草、引草入田等重大工程,培育高质量草牧业等后续产业。加强贮草库(棚)建设,同时构建饲草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体系。

郭艳玲认为,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大力推广适度规模的养殖基地与基本农田相配套、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致富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种养结合模式”,以及将养殖基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实行“永久性保护养殖用地模式”。借助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实现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经营,打造和培育一批优质畜产品品牌,做到良种良法少养精养,走高品质畜产品供应之路。(记者迟诚)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