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实生油茶低产林改造力度,把油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破口,将其打造成我国南方的‘林海油库’,以此提高油茶支撑国家粮油安全的贡献率。”这是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袁昌选带来的建议之一。
袁昌选是贵州省天柱县林业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自2001年主持承担50亩油茶引种园和10亩大树嫁接换种改良试验项目伊始,便积极投身到油茶基础研发中,至今已有20年时间。
天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特色林业产业以油茶为主。2001年,全县保存实生老油茶林18.86万亩,占全县233万亩林地的8.1%。由于产量不高、价格又低,当地群众种植与管护油茶的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只被百姓当作“漏水财”来拣。
“要让油茶能够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常规管理、自然产出是不行的,这样只会造成大片油茶林自然衰败。”袁昌选告诉记者,通过对全县油茶林产量进行调查发现,品种不良是导致实生老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改良高产品种则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和发展潜力。随后,他便确定以良种为突破的基础研究定位,从此走上了推动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研发之路。2001年,他在凤城镇铜古坡进行10亩油茶大树嫁接换种的改良试验,2004年亩产油达到18.8公斤,比原来提高14.1公斤,是改良前的4倍。2009年,他主持选育的“白市4号”等3个油茶无性系通过省级林木良种认定,开启了贵州油茶地方品种选育工作新征程。
技术创新是实现油茶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2010年,袁昌选启动了自主创新的“油茶拉枝扩冠早实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总结出“摘顶控高、矮化分层,拉枝扩冠、枝向调控,缩枝整形、枝群培养”24字方针,该项研究实现了5年生油茶初产林分亩产油28公斤、7年生林分亩产油40.1公斤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林业科技成果库。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推动油茶产业实现了从生态“茶果”变脱贫“金果”的技术变革,不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还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产量提高后,卖果成了难题。每到茶果采收期,袁昌选都会与县外加工企业反复联系沟通,为老百姓卖果。2017年,他联系松桃加工企业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杨平销售茶籽2.5万余公斤。当年得知70岁的油茶种植户杨生林面临2万多公斤茶果销售难时,袁昌选主动找到玉屏县一家加工企业前来收购。一直到2019年,县里两家茶油精深加工厂同时建成投产,油茶果采收季可以全天候收购茶果,才让压在袁昌选心头多年的百姓卖果难这座大山“搬了家”。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油茶林面积从最初的18.86万亩发展到35.34万亩,油茶林占林地比值从8.1%提高到15.2%,油茶籽产量从3600吨提高到1.02万吨,茶油产量从900吨提高到2550吨,产值从3600万元提高到近3亿元。带动全县1.2万户贫困户4.6万人脱贫增收。油茶产业现已成为支撑山区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天柱县也成为“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他还先后培养了近500名嫁接能手、3000名农村技术人才。
因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黔东南州“州管专家”、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个人和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称号。同时,他还当选黔东南州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贵州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能正确处理工作、调研、履职的关系,积极参加培训、调研等活动,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始终站在国家宏观战略高度去思考谋划解决全国存在的共性问题或区域性问题。”袁昌选说,“我要坚决把油茶事业干到底,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决担当起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的初心使命,带动山区群众种出油茶‘生态果’,种出老百姓脱贫致富‘摇钱树’,种出贫困山区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坚决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前行,提高服务质量,培养更多油茶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记者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