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湿地保护> COP14大会

中国湿地 保护修复

2022-11-0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打印本页

分享到:

若尔盖湿地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1种。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固体水库”和极为重要的碳储库。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中国作为世界湿地大国和《湿地公约》缔约方,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保护修复湿地,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目前,全国28个省(区、市)先后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和办法。爱游戏平台的游戏大厅客户端如何 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各地制定了省级实施方案,颁布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中国完善了湿地管理专门机构,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建立了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分级管理体系,指定国际重要湿地64处,认定国家重要湿地29处,建立三江源等国家公园5处、国家湿地公园901处。

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中国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实施规划、《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等一系列规划为有力依托,强化了湿地保护顶层设计。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三区四带”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布局湿地保护修复任务,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近十年来,全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0%以上。

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基本建立

中国是全球完成三次全国湿地调查的国家,各地建立了湿地调查监测野外台站、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平台,并将逐步纳入国家林草感知系统,通过高新技术实现监测监管一体化,自2018年起每年对内地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开展监测,并发布《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

湿地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成立了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家和行业湿地标准23项,设立了国家级湿地研究中心、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等国家级湿地创新平台,支持湿地重大课题研究和湿地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国家湿地野外研究台站41处、湿地长期科研基地13个、湿地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湿地创新联盟4个。

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显著提高

中国全方位、多视角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每年举办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结合爱鸟周等举办丰富多彩的湿地宣传教育活动,并推出《中国湿地》等科普图书,定期举办长江、黄河、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年会,加强网络成员合作与交流,建立全流域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全民共识。

中国对外履约不断深化

中国深度参与《湿地公约》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提出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获得《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通过,中国13个城市荣获全球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19年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组织实施了全球环境基金等双边、多边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湿地履约不断深化,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
Baidu
map